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领域有几个理论问题亟须新的理解,以适应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民族教育概念理解已经走出了那种以主体民族为视角的观点,修正了过去单一注重现代教育的观点,开始将民族教育理解为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两种语言及教学的关系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在充分考虑民族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支持和民族语言的使用、民族成员的双语态度等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双语教学的科学政策。多元文化课程是在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下,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民族教育政策的重心正在发生着转移,这种转移是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移,这种转移亦是由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向特殊政策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民族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施的教育。旨在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的民族教育政策具有"民族性"、"发展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它们集中地反映为民族教育政策的"文化性质"。一方面,民族教育政策在存在形式、目的、对象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文化特征,对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也对民族教育政策整个过程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影响。民族教育政策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应该要从文化和政策相关利益群体的需求和实际出发,体现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特点,因而是"价值相关",而不是"价值无涉"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新时代内地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但西方文化的涌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汉藏文化交流交融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使内地藏族大学生对藏族民族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缺乏深度认同、对西方文化缺乏批判性吸收。因此,培育新时代下内地藏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需要增设课程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利用活动教育,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发挥媒介平台,深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汉藏结对帮扶,践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民族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民汉两种语言学习和掌握的过程,而且是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学习和回应的过程。由于对文化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定位不准、双语教材文化输出输入失衡、双语教师双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薄弱、双语环境氛围欠缺,从而导致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文化输出输入的不均衡现象。以文化回应性为视角,探究民族双语教学文化回应性的基本内涵,并结合上述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改善民族双语教学中的文化不适配现象,促进民族双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韩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并在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塑造民族精神方面取得成功。通过中韩大学生文化态度的对比,学校德育应将民族传统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将经典文化贯穿教育始终,要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把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结合起来,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在兼融东西古今德育之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完善,形成自身珍视传统、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6.
以西南地区为例,分析了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实践、民族教育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西南多元共生文化是西南民族教育实践生发的基础,西南民族教育研究是对教育实践特征和规律的总结。西南民族教育研究的目标是:以教育促进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文化自觉,寻求民族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契合点,走内源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三个面向"最早见于1983年邓小平给景山小学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十六大报告的解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而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也就是说,"三个面向"原本是一个关于教育或如何发展教育的命题.江泽民同志从这一命题中引伸出"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揭示了教育与文化的本质内在关联,又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对建设先进文化所具有的基础或前提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教育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与教育的共性或者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忽视,也不能过分强调。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有过分强调这种特殊性的倾向,表现在文化单因素决定论、文化相对主义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只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分析问题,坚持主位立场与客位立场相结合,正确理解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相对独立性,才能纠正当前民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保证我国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如何实施双语教育,是一个需要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持续探索的课题。基于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双语教育政策的核心是尊重与学习民汉两种语言,最终实现民汉兼通;通过调查民族聚居区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现实情况:语言环境逐渐转变为双语环境,家长对幼儿学习两种语言愿望非常迫切,以母语为主的双语教育模式已经给儿童的学习、升学和就业带来困境,认为"过渡型"幼儿园双语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破解困境,为中小学教育阶段实现混合式或流动式双语教育奠定基础,并分析了实施"过渡型"幼儿园双语教育模式需要的理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研究在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作用。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工作的原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教育研究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动民族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坚持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传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有:民族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深化研究,民族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问题研究,民族教育的特殊政策研究,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问题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研究,民族认同与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教育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