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邓彤 《银行家》2014,(6):137-139,7
自1912年从大清银行改组设立至今,中国银行已走过100年的历程。回顾过去的百年,历经多次改组,中国银行经历跌宕起伏,但是发展从未间断,成为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的标杆。中国银行的成长记录了中国银行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因此,分析百年中国银行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对中国金融业成长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并防范信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中国银行业由于受到经济政策,法制环境,以及自身经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也存在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并仍在继续产生和积累,如果不能及时处置,就有可能孕育成较大的金融风险,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积极探索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途径,提高资产回收率,减少坏账损失,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各类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但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比较单一,除债转股这一特殊手段和传统的催收、诉讼、拍卖、清算等手段外,几乎没有更为有效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随后中国银行业也进入全球三甲阵营.2014年全球10大银行中,中国占据4席;全球100家大银行中,中国占据15席.中国创造了世界级的大银行.面对当下国际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新情况,中国体量巨大的银行业需要进一步思索如何深入前行. 挑战和疑惑 目前对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四个方面:国内经济减速带来了不良资产防控压力的增大;存款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利差收窄,风险陡增;监管强化,银行业资产增速下降,低于M2增速,成本上升;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资金脱媒,动摇了银行中介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万洪春 《中国金融》2005,(20):53-54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解决不好,甚至会影响到经济与政治的稳定。从国际经验来看,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有两种方式,即存量式或称集中式、流量式或称分布式。第一种存量或集中式解决办法是指政府主导的,将银行积累的不良资产剥离给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如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适用于系统性银行危机。1999年,  相似文献   

5.
过去十年间,中国银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新挑战.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都面临着复杂度增加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当银行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客户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的经营范围扩大到不同的地区,甚至全球.一直以来,中国的银行客户都是本地企业,他们的账户由当地分行管理.但...  相似文献   

6.
直接损害金融稳健与安全运行的最主要因素是银行不良资产。诚然,目前中国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并没有转化成现实的金融危机,但潜伏性金融危机的存在已经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世界上各国经验和教训也表明,银行业不良资产的重组越主动、进行得越早,不良资产重组的难度越小,成本也越低。国外经验表明,银行不良资产处理需要专门机构、专业运作;需要立法支持,政策配套,制度创新;需要与企业体制改革和重组相组合,需要与整个  相似文献   

7.
针对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德勤国际资深金融专家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三大建议: 建议一:重新定义中国的银行,开放新的资本市场,"解放"银行.德勤专家指出,中国的银行与国外的银行有根本性的区别:国外的银行就是一个企业,它的整体管理、运作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去操作.而中国的银行则不能简单按企业的原则去运行,它肩负的责任太大,中国经济增长幅度达到8%左右所需的资金几乎全由银行提供.  相似文献   

8.
在2业0世纪90年代,债转股似乎解决了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解决了国有企业的高负债,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了一切,最后还能实现盈利.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观点.20世纪末经济危机的解决路径是通过提振房地产与汽车消费,通过加入WTO实现去产能,最终银行与国企上市,通过牛市稀释了"脏水",而不是靠债转股这种掩人耳目的伎俩.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入世五年以后,中国金融业将对外全面开放。在过渡期内,加速推进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重组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则成为实现中国银行业重组的重中之重,同时又是推进中国国有银行重组的重要外部条件。本文拟从中国金融资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末世界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在金融市场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无论对于优质债权还是不良债权,都经常使用证券化方式,并有不少成功经验.这里,我们探讨的是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即银行将不良资产按一定标准进行组合,转而通过证券发行方式出售给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于目前正着手处置巨额不良资产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推行这一融资工具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基本风险,也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金融风险.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和国外银行的竞争,使得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成为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成因,并介绍了我国现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文章最后给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银行业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之所以中国银行业能够领先是因为中国的银行有很好的政策而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银行的监管和其他领域,中国银行业在全球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行跨国并购是资本跨国流动即国际资产移动的一种方式,属于国际投资范畴.银行跨国并购绩效是银行跨国并购中的核心问题,是银行实施跨国并购的支柱所在和先决条件.对该问题的研究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银行业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军国际银行业,增强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影响力,这也是顺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去年中国上市银行年报和今年第一季报的数据,中国银行业获得了巨额利润.在经济不振的大环境下,中国银行业抢眼的"成绩"甫一公布,即成平地惊雷.公众的情绪多有不平,媒体在报道中甚有指责银行得利多来自垄断.一时间,打破银行垄断、放开行业准入的呼声四起.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现状 1、安全能力因素 银行的安全性是体现银行业竞争力的基础.一般地,可以用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呆帐准备金率和风险管理工具多样性等指标来评价.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安全性的最重要的指标,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三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是资本约束力问题,中等规模的银行是10%,大型银行是11.5%.二是存贷款比75%的刚性约束.三是信贷额度的控制.中国银行业这十几年之所以发展非常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连续几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 打造最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是赢得客户,拓展业务,谋求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银行业顺应时代变革的需求。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搭乘中国经济快车得到了迅猛发展,按市值计算,在世界银行业排名中,中国银行业已包揽了前三甲。当前,银行服务已经延伸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高端化。消费者日益成熟理性的同时,金融业的服务也面临全面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行业产生的经济根源,多数观点认为与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有很少联系。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对其发生、发展只起到了一些呼唤作用,而中国银行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贸易的扩大,或者说主要是由于外国银行对中国的刺激,清政府的财政需要等等。对这种观点有必要进行再分析。  相似文献   

19.
历史总是喜欢开玩笑.前几年风光无限的中国券商在去年陷入亏损的泥沼当中.而几年来,被不良资产压得喘不气来的中国银行业却迎来了胜利的朝霞.这也验证了一句老祖宗所说的"皇帝轮流做"的古训.就在两年前,证券业还是各路英才的首选行业,而就从去年开始,银行再次成为莘莘学子们追求的地方,世事真是多变幻.  相似文献   

20.
忻霞 《上海金融》2002,(5):46-48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近年来成为关系中国改革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同时,它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国家已经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济和失败的教训,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但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又具有特殊性,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的国情。只有在两者结合的基本上进行分析讨论,才能够探索出适合我国的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