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地 《银行家》2004,(10):22-23
2004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提高利率.8月11日,美联储再将美国联邦基金隔夜拆借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使其利率水平达到1.5%,紧接着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5%调整到1.75%.这是美联储6月底以来连续第三次提高利率.美联储认为,此次加息仍然是刺激性的政策,此项政策将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一道继续对美国经济增长提供支持.经济界则普遍认为,导致美联储加息的真正原因是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升高,还有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美国经济面临"负利率"环境,因此,美联储升息实质上是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必须面对利率不断提高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时隔一年后再度加息,且对未来的预期比市场预估还鹰派. 靴子落地,一阵寒意席卷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紧跟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中国会不会加息及何时加息这个问题,成了市场上关注讨论的焦点.对于央行来讲,当下加息与否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但从最近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来看,笔者认为,中国央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加息这种大招,因为主动加息意味着刺破泡沫.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美联储主席耶伦宣布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并且预计今年将加息3次。次贷危机后,美国曾长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已经给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当今这个开放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美联储加息必然又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对美联储加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分别探讨此次加息将会对我国商品进出口、资金流动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至0.50%~0.75%。国际货币应声暴跌。此次美联储加息是预料之中,不过有些新的信息,比如美国就业状况、通胀水平、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数字显示出,未来加息步伐可能会加快。这一点对市场影响比较大。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示将减税并提振美国制造业,这也让外界认为,美联储将加快加息步伐。据BBC报道,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对2017年加息次数的预估中值从之前的两次上调至3次,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2015,(1):12-13
美联储何时加息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终于使美联储在2014年10月正式宣布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宽松QE谢幕。2015年,美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依然可期,美联储很可能继续维持终结量化宽松政策的基调,且随着通胀压力的上升,随时可能宣布进入加息周期。鉴于美元在全球的重要地位以及美国资本市场和基金管理的规模,美联储未来利率变动对新兴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25%-0.5%调升.5%-0.75%,这是自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这意味着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宣称2017年可能加息3次.美联储的加息,对世界的经济金融将带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这是美联储自2006年以来首次加息,符合市场主流预期。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实施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利率长时间维持在超低水平。此次加息,美联储虽然只上调了25个基点,但标志着美国退出量化宽  相似文献   

8.
本期关注   2006年全球再奏加息续曲   国际油价的上涨使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增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以美联储为首的加息风潮.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4次以每次25个基点的相同幅度提息,其中2005年共计加息8次,2006年1月31日加息1次.目前,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达到4.50%,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本轮加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以确保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事实证明,此轮提息达到了预期目的.尽管美联储暗示本轮加息周期已进入尾声,但根据美国经济增长态势及面临的通胀压力,预计美联储有可能在2006年3月和5月再度加息.  相似文献   

9.
回顾2005年的国际外汇市场,可谓是利率政策、利差交易大行其道的一年。当年,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各国经济增长波澜不惊。而美联储的加息使美元利率成为市场焦点,各货币汇率与美元利率齐舞。  相似文献   

10.
《国际融资》2016,(2):35-36
从2015年第二季度起,美联储在谈及狭义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时,提到在完成退出QE后即将进入第二项内容—结束零利率政策.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FOMC)暗示,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间将取决于对当时和预期的美国就业市场状况和2%的通胀目标的评估结果,以及美联储对金融和国际市场发展的各类信息.2015年8月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意外地把美联储货币正常化日程延后.2015年9月FOMC例会结束以来,政策层面、宏观经济和市场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表明,2015年12月中旬美联储首次加息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到境外市场发行美元债,而在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下,中资美元债发行成本会产生多大影响引发市场关注。本文以2010—2021年的中资美元债为研究样本,考察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资美元债发行定价的影响。结果显示: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对发行利差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美联储每加息25个基点,中资美元债发行利差平均上升约5.8个基点;从企业异质性来看,投资级或者房地产行业的债券能够降低美联储加息对发行利差的增加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美联储政策利率对中资美元债发行定价的分析框架,从债券评级和行业分类两个维度,研究了美联储政策利率对不同发行主体的异质性影响,有助于微观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评估外债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政策调整是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从2004年6月30日到2006年6月29日连续17次调高利率,将联邦基金率利率从1%调高至5.25%,欧洲中央银行也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10月5次提高官方利率,将再融资利率从2%提高到3.25%,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也程度不等地提高官方利率。日本央行于2006年7月终于将其目标利率从维持5年之久的零水准调高0.25个百分点,同时在年内通过减少对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开始了收紧货币政策的进程。在发达国家持续加息的带动下,新兴市场国家,如韩国、印度和南非等也纷纷步入加息的行列。2006年间,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飞涨以及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的紧缩货币政策已经带动全球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尽管美联储自2006年8月以来停止加息,但欧洲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加息进程并没有减缓。国际资本市场深受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并释放出明年可能加快加息步伐的政策信号。鉴于美联储加息的政策信号和步调节奏具有重大外部影响,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此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们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于6月30日决定将联邦基金隔夜目标利率自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提高25个基点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首次提高利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8月10日,美联储再次加息25个基点,从而确认了加息周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15.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出的影响受中国制度变迁、对外开放度、经济景气度等多因素影响,并因时而异。本文基于国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理论,选取中美两国1996-2015年的季度数据,建立TVP-VAR模型,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出影响的时变特征与结构性变动,并从汇率和利率两个渠道进行解释。结果表明,1999年和2004年的正向刺激分别得益于逆向调控刺激信贷和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而当前全球经济依然疲弱,资本流出和美国进口需求下降的负面效应凸显,冲击表现为负。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和对美联储加息进行的预判给出中国对冲其负面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启动了近37年以来的第六轮加息.加息属于中央银行利率政策操作,即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基准利率,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提高市场的利率,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通货膨胀、减缓市场投机等,还可以作为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货币币值(汇率)的间接手段.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美联储加息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还产生溢出效应,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引发世界经济危机,美联储为了挽回经济下跌的颓势,先后实施了多轮QE,使利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甚至近似为零的位置上,使美元流动性达到了最大。终于美联储于2014年10月宣布QE3的正式结束,同时意味着美元加息将成为必然趋势。2015年伊始,全球资本市场一直纠结于美元何时加息、如何加息的问题。现如今包括美联储众多官员在内的市场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年底加息基本已经板上钉钉。美元加息作为今年全球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也是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参考项。本文将主要通过实证方法具体分析美元利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影响,并对现有专家学者的观点作出理性的判断,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速览     
《金融博览》2016,(4):54-55
01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年内最多加息两次3月16日,美联储发布了3月份议息会议声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25%至0.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并未就下次何时加息给出承诺,声明称加息取决于实际和预期经济状况,并重申加息过程将是缓慢的。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大幅调低了联邦基金利率中值。按照美联储最新预期,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分别为0.9%、1.9%、3%,去年12月的预期分别为1.4%、2.4%、  相似文献   

19.
<正>从紧缩政策进程来看,美联储已经步入加息周期后半场,市场关注重点由通胀压力逐渐转向衰退预期。宏观环境和交易逻辑的演变为全球外汇市场走势带来了新的变化,美元等货币表现可能偏弱,人民币、日元有望升值。美联储紧缩政策出现边际转向美联储首次放慢加息步伐。在2022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FOMC全体官员一致投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至4.25%-4.50%。相较于美联储6月至11月期间连续四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此次加息50个基点成为启动本轮紧缩周期以来,第一次放缓加息节奏的政策调整。从政策沿革来看,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16年1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0.25%~0.5%提高至0.5%~0.75%,这是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第二次加息。相比2015年底的首次加息,美联储二次加息意味着对美国经济回暖的确认,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美联储后期加息步伐或加快,并对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