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此,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其核心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从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文章从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首先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纬度,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其次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纬度,即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再次从技术纬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强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促进自然生态修复;最后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文化纬度,即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文章认为,只有从经济、制度、技术和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继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并列讨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亮点,这既深刻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又鲜明地显示了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坚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又找到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目前,在我国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学习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1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系统性工程。政府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政府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难,政府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政府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构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建设审计模式等问题才能在审计工作中明晰思路和重点,丰富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牢固树立科学生态文明审计理念,促进审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这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财政政策的若干重大政策理论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首先,概略论述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关系,从宏观战略高度分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紧密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并通过国际比较,运用大量实证材料和宏观数据,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四大压力,即资源压力、环境压力、生态压力、应对气候变化压力,从而说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再次,进一步论述了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关财政政策思路和建议,其主要政策建议包括:着力推进税收制度创新和税收政策完善,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生态环境投入的新机制,构建政府间生态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7.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达到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建设形式,更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本文通过对公民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两大主题,但是两者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基于生态经济学的框架,改变现有经济观念。建立一整套以经济是生态的子系统、实现科学的经济发展、公平分配生态资本及多种手段配置生态资本为核心的经济理念与政策体系,并理顺各政策目标间的次序,从而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爆炸截至 1 999年 7月 ,全球人口达到 6 0亿。据预测 ,到 2 0 2 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 85亿 ,还有专家预计要达到 1 2 0亿。我国人口在近几十年内也翻了近两倍 ,达到了近 1 3亿。由于全球人口的过度膨胀 ,不仅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 ,物质资源越来越匮乏 ,地球已不堪重负 ;而且使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受到排挤 ,产生了人与自然严重失衡的生态危机。资源耗竭全球的矿产等非再生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 ,按目前的消耗态势 ,局部地区的有些资源已经耗尽 ,有些将耗尽 ,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和煤、铁、铜、铝、铅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全面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的环境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放在首要的位置,因为农村环境治理的好与坏直接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在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从农村的现实状况出发,村民联合起来,积极行动,要妥善处理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在环境治理的同时使农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农村的环境治理,对于我们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有助推作用,使农村的人们生活在天蓝、水净、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空间中.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生态文明观教育、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则是新时期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都是人类在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应对举措,两者的理念相似、目标相容、解决方案虽层次不同,但都依赖于系统化的保障机制,因而无论是在理念更新、利益协调、市场培育或制度与技术创新等方面,低碳经济建设都可能为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史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环境与人类文明的演替过程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大开放系统 ,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互为渗透的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地球表层是生命有机体生存、活动和各类物质、能量交换的场所。地球表层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特征 ,并为人类提供旦夕不可缺少的物质和能量。人类文明诞生与发展 ,就是基于人类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的逐渐变化而更替的。在漫长的岁月里 ,人类对自然的观念经历了被动向主动性的转变。在人类发展初期 ,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所知有限。自然界所展现出的巨…  相似文献   

14.
杨朝霞 《环境经济》2013,(10):10-13
2012年8月底,《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在酝酿了一年半后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初次审议程序,又是近一年,草案于2013年6月底进行了二审。无论整体还是细节,二审稿与一审后向社会公开的征求意见稿和现行的环保法相比,变化都非常大。简单来看,本次修改共涉及45处,主要集中在信息公开、政府责任、公益诉讼和规划环评等方面。为此,本刊邀约专家学者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完善草案建言献策,从而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3,(9)
生态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实现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前,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应积极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意义入手,基于国家审计的角度,深入分析国家审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探索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类安全"观念早在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HDR)中即已出现,并向世界范围广为传播,是一十分有包含性的大安全观念,可以很好地囊括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中国首先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国结合中国国情与世界发展趋势,提出的新的文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积极地促进了人类安全理念的实施与发展。这种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生态文明背景下加强环境资源审判模式的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的环境资源审判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均衡、环保法庭的增多与无案可审之间的尴尬以及审判人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形势和党的新政策的指引下创新环境资源审判模式的创新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的文明形态。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指出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势在必行,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体验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表现形态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中国的实际,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提出要发展生态生产力,夯实经济基础;树立生态文明观,指引体验经济发展方向;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增强体验经济发展动力;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体验消费群体;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验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10)
":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涵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它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这是我们党在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在新的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涵,认为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关系人民福祉的视角,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