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杰  徐伟 《科学决策》2010,(10):53-58
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且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外资利用水平与人口规模对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工业化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而从苏南、苏中、苏北分区域的角度来看,不同区域间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加快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进程中,应实施差异化的服务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王明胜 《特区经济》2010,(5):267-268
资源配置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所在。现代经济社会货币化程度日益提高,资金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起飞的关键要素,因此资源的配置又集中体现为资金的配置,资金配置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处理与协调,又成为资金配置的焦点。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大国,资金配置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自然不均衡,甚至出现失衡失当的状况,又加速了这种不平衡。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缩短地区经济差异的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探讨区域资金配置的理论与实证脉络,成为中国现代经济学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旅游流影响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进而就旅游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旅游业影响下的我国区域要素集聚能力呈现东、中、西三级递减的空间格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初始年份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旅游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要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各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差异较大,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对此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区域流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及提升人力资源自身素质和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效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推动人力资源的区域流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引入Jeffrey Wurgler(2000)模型,利用改进的Jeffrey Wurgler(2000)模型及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全国及东、中、西部的资本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整体而言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作为引致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 ,其数量的多寡不仅直接体现了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 ,而且也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潜力的大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发展水平又极为不平衡 ,客观上就使得资本在地区之间的分布表现出集中与分散相统一的二元特征。基于此 ,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前提下 ,研究了我国地带及省区的资本分布格局 ;资本存量、人均资本等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资本在区域间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谭明鹏  韩文丽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01-104
文章结合我国1999—2006年经济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集,对我国各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以及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地区之间资本配置都是有效率的,但资本配置效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共同的规律,在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较低。相反,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竞争的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陈浩  罗力菲 《改革》2023,(5):105-123
要素在区域空间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内城市和周边参照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要素流动与配置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具有显著的要素流动促进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与对照组相比,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的要素流强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更高水平的增长,基于多种方法和策略的再检验佐证了增长效应的稳健性;比较不同类型城市的政策效应发现,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中心城市、功能转移城市和轴带发展城市的要素流动促进效应更强,城市规模较小、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会掣肘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政策通过资源高效配置、规模报酬递增与前沿技术进步三条路径,推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应加大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施力度,探索建立城市群全域要素流动的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空间配置优化,推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形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方轮 《开发研究》2006,(3):47-50
“农民工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关于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及权益维护等已有较多的讨论。本文以农民工职业培训为主题,通过对广东的实证分析,从经济学、社会学、劳动力跨区流动等角度来探讨农民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农民工职业素质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服务框架,遵循培训规律,整合资源,构建农民工职业培训新体系等思路。  相似文献   

11.
蔡隽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35-137
所有制因素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构建间接融资所有制因素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存在与不存在所有制差别的情况,并对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强调了广泛存在于现行投融资体制中的所有制歧视现象.针对所有制歧视,文章提出的对策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存量改革以及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12.
江苏三大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早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江苏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既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特征,都存在设施农业发展不足、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生态性不强、生态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模式品位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缩小区域差距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 《乡镇经济》2009,25(5):34-37
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比城镇居民收入的区域差距更加突出,从这个角度讲,缩小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在缩小地区差距的进程中尤为重要。农民收入的分配状况是一个关系整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大问题,政府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及国债市场间的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上证综合指数、上证基金指数和上证国债指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考察中国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和国债市场在股市由下跌向上扬过渡行情中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波动的影响,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和国债市场的运行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梦迪  段江娇 《科技和产业》2021,21(11):217-221
从期限结构视角对江苏省2010—2020年短期消费信贷与中长期消费信贷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采用江苏省2015—2020年不同期限消费信贷余额和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短期消费信贷与中长期消费信贷均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原因,且中长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短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崔萍 《乡镇经济》2009,25(6):124-126
文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两期生命周期模型来考察在信贷约束下农村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模型结论表明,在存在农村信贷约束的情况下,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否起到缩小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农业投资回报率、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和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对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农村金融支持的农业投资回报率越高,农村金融贷款利率越低,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越低,则农村金融的发展越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城乡结合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但差距较大,城市化、就业结构、社会保障等对城乡结合地区居民收入分配有较大的影响。改善当前城乡结合地区的居民收入分配状况,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慧 《改革与战略》2012,28(9):57-60
文章以四川凉山州为调研对象,运用调查数据,分析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特征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农户面临的融资约束,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农村信用社在民族贫困地区的融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相比,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户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农户有较强的借贷需求,但有明显的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支农和信贷支农。本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关于财政金融支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综述,主要从财政金融支农规模、结构、政策、配置效率,以及以DEA方法研究支农资金配置效率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评述,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黄燕 《乡镇经济》2011,2(2):51-56
文章系统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贷款状况,进而得出企业自身、银行信贷管理、银企信息不对称、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存在问题是造成安徽省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并从引导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加强银行信贷管理工作,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探讨央行加强安徽省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金融支持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