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农民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增加农民纯收入的角度来看,在当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首要是搞好与农民纯收入关联度最高的农业类固定资产投资,其次是科教类固定资产投资,最后是交通、能源等其它类固定资产投资。在此基础上,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应侧重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河南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凌 《当代经济》2009,(19):164-166
近年来,河南省农民收入增幅趋缓,增收难度加大,成为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困扰.文章对1997年至2006年影响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个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民收入与农业总产值关系最为密切,其余依次是乡村从业人员、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GDP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比例等因素,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疆绿洲城市综合规模与基础设施灰色关联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兵 《经济地理》2012,32(4):77-82,89
通过构建新疆城市综合规模与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新疆22个城市基础设施与综合规模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发现:①1997—2007年新疆基础设施与城市综合规模平均灰色关联度大于0.59。有较强关联度城市分布在北疆和东疆,在时间分布上,灰色关联度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小。②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响应值差异较大,通讯设施和能源设施具有较强绝对灰色响应,交通设施和环境设施具有较强相对灰色响应。在空间分布上,22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灰色响应最小值基本一致,稳定在0.5左右,但灰色响应最大值具有较大差异。在时间上,不同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响应分别属于下降型、平稳型、上升型。③基础设施对综合城市规模的灰色影响明显。在绝对灰色影响中,对经济规模影响最大。在灰色影响中,对建成区规模影响最大。空间分布上,对经济规模有绝对灰色影响最大值城市占总数的45.5%,在相对灰色影响中,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城市占总数的31.8%;基础设施对城市综合规模灰色影响以上升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农村贫困与县域环境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格局仍然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对农业收入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仍不容忽视。对于连片贫困地区,农村贫困环境因素具有共性特征,以县域环境为研究对象,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扶贫政策。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云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找出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环境因素的重要度并以此提出相应缓解农村贫困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表明,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建议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投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方式,有效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 对可持续发展开展深入研究,必须走定量化的道路。定量化研究的途径之一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进行综合评价。不过,综合评价往往只能给出一个综合评价分值,不能直接揭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灰关联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方法,它可以研究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有助于我们了解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这对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是有益的。我们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准,以福建省为例,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灰关联分析,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 1、农村可持续发展灰关联分析的步骤 作为处理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种方法,灰关联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作灰关联分析时,首先要指定参考数据列X0。X0是由不同时刻的值所构成的,设1时刻的值为X0(1),2时刻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黄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把黄石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分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数量作为参考序列,受教育程度、经济活动人口、流动人口作为比较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年龄人口和影响劳动力供给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似程度的排序可知,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年龄人口关联度最大,劳动力迁移人口关联度次之,经济活动人口关联度最小.模型分析结果为劳动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率、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供给.得出人口老龄化对黄石市劳动力的影响,整体趋势是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劳动力供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方法,根据中国2001—2012年13年的出口商品贸易额开展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步进行深层次考量,分析中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结构变迁规律,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供给短缺且极不平衡。扭转这一状况的根本途径在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建立农民劳动积累机制,探索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以稳步、有序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干旱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一种天气灾害,而农户对干旱的脆弱性影响灾害的受损程度,与农村贫困密切相关。文章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计算了干旱脆弱性各影响因子与我国农村贫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影响因子中农业GDP所占比例对农村贫困影响最大,单位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次之,其他依次为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民人年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例、耕地灌溉率及财政支农支出。这一结论对增强抗灾能力,减轻农村贫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1995~2008年的数据,采用ADF检验、协整检验等对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用电量、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及农民家庭平均每户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原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政府应该通过明确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朝瑞 《经济经纬》2004,(3):110-112
农民收入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鉴于政策自身的特殊作用 ,应当全方位深化农村改革 ,选择可行的政策措施 ,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 ,把确保农民增收放在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路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促进作用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许多学者将农村公路形象的称为"毛细血管",强调了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然而,目前为止,很少运用定量化的方法进行描述。通过试运用某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数据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农村公路关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促进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经济与管理》2006,20(8):23-25
当前,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公共产品供给数量严重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为此,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责任,构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表露机制等,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5.
时明德 《经济经纬》2005,(3):120-122
河南农民增收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差、层次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同时,还应制定相应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has argued for a long time that income mobility could attenuate the degree of cross-sectional inequality by offering people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their socio-economic position. Using the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 from 1989 to 2011, we measure income mobility as the degree to which longer-term incomes are distributed more or less equally than yearly income. Five main results are emphasized. First, there is strong income mobility in rural China that partly offsets yearly income inequality. Second, income mobility has decreased since the 2000s, indicating that income distribution is becoming more rigid. Third, mobility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ransitory income fluctua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two tails of the distribution. Fourth, income mobility has an equalizing effect on income distribution. Fifth, we show that non-agricultural income mobility has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over the period and that its equalizing nature has also rece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agriculture sector in rural China was a crucial factor in explaining the increase in rural inequality until the mid-2000s, we suggest that the large-scale generalisation of such non-agricultural opportunities partly accounts for the decline in rural inequality observed since the mid-2000s.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ates that four type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s roads, electrcity,communications, and education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 China. However, the specifics and the degrees of these influences are different.Therefore, different policies have to be implemented respectivel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imited funds in China.Meanwhile, the maturity level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s with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regional discrepancy.The levels of maturity decrease from east to west. it is urgent that the current weak situation of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in western China needs to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军 《经济问题》2007,334(6):80-8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因此,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