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绩效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农地制度对农业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农地制度由封建大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再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制度多次变迁但有两次是质的变化。农地制度每次变迁内涵与绩效不同,最直接反映在农业发展速度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相似文献   

3.
林国先 《发展研究》1999,(12):55-57
一、厦门特区农地制度变迁的总体走势:适度规模经营 1.适度规模经营是厦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厦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经营,开展厦台合作,建设都市型农业,坚持市场比取向。这五项内容都离不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农地规模化便没有厦门农业现代化。(1)由于厦门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还存在相当程度的粗放经营。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45%,机耕率仅为21. 7%,低于国内发达地区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厦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采用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经济改革和 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与农业现代化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但它存在的一些缺陷对农业现代化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我国的农地制度创新应当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中心,遵循和服从现实条件 的约束,其创新至少包括:(1)农地产权结构的创新;(2)农地流转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褚伟强 《经济师》2009,(12):44-45
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国今天及日后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遵循以下四奈规律:农地产权制度一定要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然带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和时机不可能一致,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能一刀切;科技的发展不一定就引起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也可能是精耕细作、高产高效的小农业.  相似文献   

6.
采用时期加权的两阶段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58—1977年、1978—2002年、2003—2010年三个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农地制度变迁本身及其对农业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内生配置作用共同影响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其经济绩效明显;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和农地流转制度合法化的背景下,农地作为资本的杠杆性功能更强。最后针对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加速增强农地的资本杠杆功能、为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开拓有效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宪法》第10条),而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的又是集体所有制,所以在征地博弈中,集体组织(一般是村委会)代表农民与政府进行交易,农户是不直接参与博弈的,农户只能通过一定途径影响博弈过程。在这一博弈过程中,现有制度所构建的博弈规则本身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这一博弈中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较早将国家整合到制度变迁中去的经济学家。通过对蕴藏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挖掘,发现马克思不仅有自己的制度变迁模型,而且还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对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形成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型。马克思模型重视非正式制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强调国家(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模型对于建国以来农地制度变迁无疑是最具有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9.
吕晨钟 《经济师》2020,(7):12-13
文章在对目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地产权制度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包括土地经济利益困局和基层政治利益困局,并对农地产权制度的模糊性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的一些建议:培育改革意识、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立法、完善配套机制,对农地产权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苑改霞 《经济师》2002,(3):81-82
金融制度影响一国经济及金融的发展和金融绩效。而工业化国家金融制度是随市场环境、金融竞争、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变化而变迁。但制度变迁过程中又体现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 ,制度变迁也显示出其趋向。  相似文献   

11.
12.
农地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意义上解读公平、效率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农地制度下虽然体现了公平,但这种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公平被后却隐含着许多的不公平,并且牺牲了农地应有的效率.因此,在坚持农地承包制的基础上,发挥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功能,利用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农地私有到集体所有,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和农地确权阶段这四个阶段。在农地的确权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农户是确权制度的参与者,政府和农户的态度是该项制度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通过演化博弈论和文献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政府执行确权政策的积极性与农户对确权的参与性在确权的过程中是会相互演化而达成不同的策略,而农户对确权的参与度和政策认知度和政府的积极性仍不高,确权纠纷的解决更需要双方的配合,由此提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行农地征用补偿制度产生了诸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现实障碍.本文对新中国农地征用补偿制度进行梳理,对不同阶段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效果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补偿标准,而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公权力的无约束、土地生产要素功能的被忽视和农民权利的缺失.因此,今后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改革应主要从上述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通过分析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和现阶段农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和绩效两个方面对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历程进行了概括;结合我国的国情,阐述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约束,对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路途选择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通过分析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和现阶段农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和绩效两个方面对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历程进行了概括;结合我国的国情,阐述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约束,对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路途选择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布罗姆利制度变迁理论及其演变.详细阐述了从四类制度交易到能动的实用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演进,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还针对于能动的实用主义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俄罗斯农业转型道路。俄罗斯采取了激进道路,推行土地私有化,改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建立起具有私有产权的家庭农场和其他经济组织,其初始的混乱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但在一段时间以后,农业出现改观,且发展势头强劲。文章对俄罗斯农业改革的绩效后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农地产权弱排他性、产权冲突及其变迁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的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产权结构.在农地弱排他性产权制度下,权益各方产生激烈的产权冲突.要消除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当以确保排他性权利为核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20.
农业制度变迁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农业制度的变迁中出现了几次较大失误.使得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环境问题不仅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客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寻求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