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安宁  杨玉秀  杨志平 《市场论坛》2006,(10):100-100,F0003,99
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景观为载体,带有一定政治教育性的旅游参观活动,这使红色旅游明显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首先,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以红色景观为依托,红色景观的级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红色旅游区的级别和对游客的吸引程度。其次,红色旅游游客的主体范围相对狭窄,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在红色旅游开发中,应结合旅游区实际情况,实行多种资源的整合开发,加强区域间的联合协调,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要注意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旅游强调草原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是草原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模式之一,也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生态旅游方式。本文以正蓝旗为例,从资源入手,分析正蓝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生态保护提出正蓝旗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也为其他地区发展草原生态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问题,是红色旅游研究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红色资源与红色旅游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应在正确处理红色旅游产品创新与红色资源依托的关系,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的利用关系,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休闲旅游资源潜力巨大,红色旅游资源前景广阔,应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深度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组合创新休闲旅游资源;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国内红色旅游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调查分析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的分类、分布和特点,梳理了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包括开发原则、开发对策和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指出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积极筹措红色文化发展基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发爱国教育研学旅游、党建教育旅游等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多样化的红色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6.
拥有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梅州市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多措并举、精心打造”客都红色之旅”品牌.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走访的形式深入梅州,了解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从各方面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以更好地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红色旅游的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红色旅游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在理论方面,现有研究文献大多强调了红色文化内涵对于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石培华指出,红色旅游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应充分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尹晓颖等人探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问题。他们认为,“依托红色、又能超越红色的新型红色旅游开发地”是更有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是当地打开旅游市场、吸引客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海南省五指山市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不仅可以推动当地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而且可以为生态资源的进一步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基于此,文章首先对五指山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识别归类,并对五指山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海南客源市场展开了调查分析,设计出具有五指山当地特色的自然生态游、黎苗风情游、梯田乡村游、红色革命游、休闲度假游和峡谷冒险游五大主题生态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黄河中游国家重点开发的生态旅游地,黄河金三角地区在生态旅游开发与合作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论文通过对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目前该区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旅游规划与政策扶持方面,通过具体研究提出品牌建设、互访制度与政策保障三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生态旅游是以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一致的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以旅游者、旅游地和谐相处,保护区域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生态平衡为目的,使旅游者获得文化体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对于旅游地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做了总结。最后以玉林都峤山为案例,对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然而,乡村旅游在于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在于乡村的自然生态、乡村经济和社会都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对供需矛盾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妥善的处理,使乡村旅游的发展陷入困境。发展乡村旅游,应充分抓住历史机遇,采取生态保护、城乡互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和对外开放等策略和模式,努力克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从总体上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要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牢牢把握工业要依靠生态建设求发展、农业要依靠生态建设求增效、旅游业要依靠生态建设求创收、城市要依靠生态建设求提升的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共赢,经济发展才会是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生态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是以生态价值补偿、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理论基础.森林旅游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生态补偿,并通过生态伦理规范的约束,达到森林旅游区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同时,构建生态伦理与实施生态补偿,也是森林旅游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构建和谐旅游,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议红色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龚志强  江小蓉 《商业研究》2006,(16):200-202
红色旅游是我国新兴的热点专项旅游产品之一,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当前红色旅游开发也出现了滥开发、破坏性开发和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应及时得到解决。针对红色旅游开发中的不良倾向以及红色旅游的特殊性,必须采取多极点小区域合作开发、系统化保护性开发、深挖内涵基础上的本色开发和多种资源复合型开发等红色旅游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体验型开发: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形式,在政策扶持消退后其市场竞争力有限,寻求新的开发理念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体验型开发能有效解决红色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重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及社会问题。根据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使我国生态旅游朝着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旅游目的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旅游区生态循环角度对生态、循环、低碳、发展等观点进行分析,在正确认识旅游区生态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区低碳运行与生态可循环模型。低碳运行与旅游区生态循环强调生态系统自身的再生功能和复苏功能,无论是作为旅游资源的自然生态还是人文生态,如果没有再生功能和复苏功能,最终都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从旅游区生态循环模型出发,生态环境协调是发展,维持是发展,复苏也是发展,而不一定开发才能发展。湿地恢复、草原轮休、大海禁渔、封山育林、文化传人等都是发展,生态文明要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更要注重旅游区生态可循环模型下的低碳运行。  相似文献   

18.
徐州红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亚一 《江苏商论》2012,(6):118-121,125
旅游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对促进旅游地经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徐州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徐州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祖鹏 《价格月刊》2012,(6):41-44
洞庭湖湿地在维系洞庭湖区域生态平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应保护与开发并举,设立统一管理机构,构建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三位一体的开发机制,设计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化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0.
刘雪美 《江苏商论》2013,(12):62-66
旅游业的竞争和工业遗产的出现,使得工业遗产旅游逐渐成为现实与理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杭州市所整理的工业遗产为基础,列举了杭州市工业遗产的规模,并根据开发方向和吸引力,将工业遗产分为历史功能延续类、生产旧址类和建筑成就类三种类型,阐述了杭州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在数量和类型方面所具备的的资源优势。结合目前的形式,分析了杭州市在潜在客源、发展经验、地理布局、节庆活动、政策支持方面的优势,以及在感知形象、价值共识、企业意识、区域竞争等方面的挑战,进而对杭州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