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当代经济》2011,(18):104-10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西欧经济一体化迅疾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为此,深刻认识和认真分析西欧经济区域化的问题,吸取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形成我国区域经济的科学格局,加强区域经济内部的联令,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一、西欧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我们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在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也使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在一般意义上对世界经济格局以及传统的贸易和投资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更是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往不涉及所有权变更的国际资本流动只实现了世界经济浅度一体化,而跨国公司主导的、以控制所有权为特征的国际直接投资,形成了一种以价值链为纽带的跨国生产体系,才使得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具有了国际关联的深度一体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巨盛 《当代财经》2003,(2):111-113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之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客观上使长江三角洲区域迫切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尤其在区域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发展、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议、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点轴开发及区域城市的网络化发展方向更要注意加强协调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廷根 《经济师》2006,(6):65-66
在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发展,成为两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文章认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和条件,既有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有政治利益的驱使,还有文化、制度等利益起作用,是多种利益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单靠市场需求推动是不够的,政府必须主动参与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得到各经济体认可的和共同遵守的国际制度作保障。简而之,强烈的利益追求、政府的积极主导和国际制度保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地区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展地区合作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意义1.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2.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3.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4.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客观上会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开展地区合作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1.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2.优势互补、合理交换的原则3.企业为主,市场推进的原则4.分ie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三、推进地区合作和区域…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县域经济作为最基本层级的区域经济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中,还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生产力要素流动受限、缺乏准确定位及县域间缺乏认同导致发展政策差异等不协调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发育城乡不平衡、县域政府行政力作用过强及区域协作机制不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要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必须着力营造内生市场环境、提高协作主体的市场运作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细化产业分工、大力培育中小企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8.
汪占熬  陈小倩 《经济纵横》2012,(10):110-113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推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爆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对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的研究成果,重点放在空间经济学作为指导理论之后的最新进展上,并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以期对研究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的建立、跨区域的公共事务管理及区域基础设施的供给等方面。制度因素是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区域资源的配置方式、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及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等,而制度变迁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剑屏 《发展研究》1996,(12):50-52
一、关于城市功能的一些理论争鸣 1.城市的生产要素问题 在经济学无所不在的时代,城市被排在次要作用的行列,其原因是:城市被看作非空间普通机制演变的产物,而不被看作生产要素。是否城市特征在健康经济中曾经扮演某种角色?城市公共管理质量与城市体制生产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就上述问题,事实上可以从产品和劳动量、资本量、原材料量的组合以及产品同与生产要素有关的生产环境的结合来扩展传统的生产功能,从毕果以及马歇尔以来.经济学家们把这些与城市聚集有关的经济效应看作是“城市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与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和浙江都属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两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类似点,但是也存在许多差异。文章通过运用一些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量化指标来对两省的区域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其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对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通过四省一市开放型经济的比较,概括各自的发展特点,分析江苏开放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比较借鉴,为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才方 《江南论坛》2006,(10):23-2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历史上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特征.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等,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在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的带动下,经济发展迅猛,一体化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创新,借鉴国际间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从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边界经济的概念,并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浙江边界经济发展提出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利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2011—2018年,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4大板块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呈非均衡性和渐进演进态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除东北部外,全国和其他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和东北部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趋同,但收敛速度不同步.  相似文献   

16.
云坡  倪丽 《技术经济》2011,30(6):29-34
采用科技部颁布的2009—2010年"科技统计资料"监测数据,对安徽与苏浙沪三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与苏浙沪相比,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集中度低,这致使安徽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落后于苏浙沪地区。最后提出:要提高安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关键在于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拓展区际科技交流、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其最大的弊端是不公平。如果非均衡发展到了难以驾驭的程度,必将出现区域经济体之间由于基数不同,在同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发生两极分化。文章提出"良性非均衡"发展或"趋均衡型"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苏北大开发的主体,促进苏北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推进苏北大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再造苏南经济的竞争优势,构建网络化区域开发的战略模式,深化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最终实现江苏经济整体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户籍人口行政布局与市域人口经济布局、市区人口经济布局的人口分布各不相同,江苏省13个地级市存在两种滞差现象。分析了江苏省地级市户籍人口行政布局、市域人口经济布局及市区人口经济布局的特点,揭示了江苏省地级市人口行政布局与人口经济布局之间的两种滞差现象,结合两种滞差对江苏省地级市进行分类探讨,给出了流动人口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本土化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成功经营管理的不争的事实。根据中国区域发展的局势审度,区域间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动受到中国国情资源的限制。因此,在良好的制度环境、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完善的区域合作规划的基础上,构建沪苏皖人力资源区域本地化机制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曾大规模投资于西部的重化工业,建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但在全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大背景下,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明显拉大.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借鉴东部经济发展的一些经验,有助于认识东西部差距的根源,寻找具有西部特色的发展道路.西部既不可照搬东部的发展模式,也不能在自己原有的发展模式上修修补补,而必须有大胆突破,创新思维.笔者作为一名在西部和东部均学习、工作过多年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在本文中拟结合西部农村工作的经历和对东部经济发展的切身感受,谈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并尽可能地结合浙江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成功案例,提出一些思路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