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赟 《资本市场》2006,(3):28-31
事实上,不管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的大举回购,除了产业整合和符合监管层的要求外,其推动力来自于高油价。  相似文献   

2.
中石化中石油两巨头全力整合润滑油业务,意欲一统江湖,4000家中小润滑油企业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区域产业整合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整合是目前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以产业整合作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优化,以实现区域竞争力提升的手段是众多学者探讨的新课题。区域产业整合的出发点在于区域之间存在产业结构雷同、资源分散、关联度差等问题。而通过企业重组、企业联合、企业集群等企业整合的方式,可以促成资源集中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效益最大化。企业整合无疑是市场运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性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产业组织边界日益模糊,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指出了驱动高技术发展的整合机制与要素,即生产要素整合机制、政策整合机制、产业链整合机制、产学研整合机制4个开放式资源整合机制,以及企业网络和配套设施两个关键要素,并基于此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开放式整合发展模式,然后以海南省高技术产业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开放式整合推动地方高技术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以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秋丽  齐敏 《经济师》2001,(4):28-2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一些重要产业内各国大企业纷纷通过兼并、合并、合资联合等形式 ,进行产业整合 ,使产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各企业间通过产业整合等扩大了市场占有额 ,从而最终也提升了该企业所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确保了该产业的竞争地位。这次的产业整合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下 ,如何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梳理已有产业整合的文献,提出目前产业整合的分析框架,然后基于2003—2008年上市企业并购案例归纳出我国产业整合的特点和趋势,并提出不同特点的整合模式,对其形成机理进行规范论证,最后基于上市企业的并购案例实证分析各种整合模式对企业的并购效率和长短期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形成如下结论:(1)总体上,我们需要判断整合发生的产业间或产业内要素等转移是否会比以前的使用更有效率。(2)纵向整合、地区内和行业内发生的有效整合一般会促进长期的主营利润率,但跨区域的互补型整合一般会正向影响净资产收益和每股收益。同一集团发生的整合交易对绩效的长期负向影响需要引起注意。(3)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在区域内聚集发展;现阶段大部分整合行为还不会显著影响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长期绩效。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镇海区通过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等举措,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打造"链主"企业. 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 出台《"12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行动方案》,明确绿色石化为支柱产业,顺利推进中石化镇海基地等一批绿色石化重大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以来 ,各国大企业纷纷通过兼并、合并、合资联合等形式 ,进行产业整合 ,使产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各企业间通过产业整合扩大了市场占有额 ,从而提升了该企业所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确保了该产业的竞争地位。在我国加入 WTO的形势下 ,如何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可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伴随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与解体,地方产业集群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地方一体化整合、价值链全球整合与价值链虚拟再整合三个阶段。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尚处于萌芽之中。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将经历三次跃升阶段.已走过了从企业分散到集中、从企业集中到产业集聚两个阶段,并正在走向第三次跃升,其目标是中国地方集群确立在全球经济竞争的优势地位,路径是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延伸,实质是中国地方集群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五次产业整合的浪潮,尤其是近几年,其产业整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大型跨国产业整合多在工业化国家之间展开;产业横向整合占据主要位置;强强联合避免了产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产业整合主要是为企业获得规模优势;为扩大市场份额,谋求市场安全;为实现优势互补,强化核心竞争力。工业化国家的整合也启发我国今后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调整;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推行企业购并,并把通过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作为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应该遵循属地化、行业化、国际化这三个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不顾自身条件,超越发展阶段的并购容易失败。 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手段是产业并购与整合。并购整合的目标是获得产业发展上的规模效应,并不注重并购中短期利益。  相似文献   

12.
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环境的动荡变化要求产业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整合互动以形成协同效应.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跨组织知识整合对于促进企业创新及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本文在对产业网络与"知识"资源的关系以及"知识整合"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跨组织知识整合的实现机制,并认为,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应高度重视跨组织知识整合问题,通过集成内外知识整合功能,营造知识整合环境与组织氛围,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建立并完善知识整合机制以获得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整合是按产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主要整合对象的跨区域、行业和所有制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本文认为,应通过提高政府的规制水平,加快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等措施,重点建设长江上游成都—重庆、南—贵—昆等产业整合基地,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杨嵘 《当代财经》2004,(5):89-91
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之间通过产权流动、整合以及与此相伴的企业治理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的改造,使企业在变化中保持发展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过程。市场行为一般特征、产业的市场结构及企业组织结构现状,以及目前产业组织的资源配置状况以及国际石油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都要求对石油企业实施进一步重组。石油企业重组应考虑竞争、分离、重组整合、关联交易、改制和创新等因素,并围绕着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按照产业生态化的研究视角,从阐述产业生态化理论着手,选择了优秀的跨国企业、国外工业区、国内产业园等三个典型案例。以此为启示,研究产业园区在企业、人、技术、资本等产业生态分布,并提出余杭特别是纺织、生物医药行业在产业生态化上的初步探索。对照产业生态化要求和余杭工业存在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配套体系不够健全、系统能量摄入转化效率不高、要素制约不断加剧的现状,明确整合产业链、完善产业链、健全"养分"供给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希望推动余杭工业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黄道利 《经济研究导刊》2011,(32):137-139,260
从连续影响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整合效率以及企业在产品、产业间的扩张程度三个维度构建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模型,通过比较医药制造业和商品百货业两个行业113个样本6年的面板数据,并加以检验,分别从三维截面区域半径和企业的整合效率与行业中心轴的偏离程度说明行业的经济特性和企业的财务三维度对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石化收购Addax石油公司溢价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周静 《中大管理研究》2009,4(4):105-122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为石油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着眼于长期发展的中国石油企业掀起了新一轮海外并购热潮。2009年8月18日,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以每股52.8加元的价格成功完成了对Addax石油公司的收购,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进行的最大一笔海外油气资产收购项目。在成功收购的背后,对中石化是否支付了较高溢价存在不少争议。本文根据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比率法、贴现现金流法和储量经验法对并购目标Addax油公司的股价及中石化出价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石化支付的交易金额包含较高溢价,并购后能否补偿所支付的溢价取决于收购协同效应和收购后的整合战略。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估值所选取的数据和资料均为公开的,研究中并未考虑中石化收购Addax公司的协同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琰 《当代经济》2016,(8):108-109
本文结合中石化企业成本现状论述其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健全成本控制目标、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中石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有关措施,以期对石化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中石化需要进一步整合财务资源,规范会计核算,建立集中的会计核算体系,实施会计一级核算.但一级核算需要统一会计政策和方法、建立全面预算、加强资金管理、完善内控体系等.本文具体阐述了会计一级核算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资源、区位条件、历史文化、政策等方面对区域要素整合与企业集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以苏南企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立足区域要素整合,构建苏南企业集群发展的支持系统、扩张空间、文化与产业互动体系和市场环境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