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尊芳 《中国经贸》2013,(8):159-160
“城中村”是我国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凸显的一个现象,其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众多,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改造和规范,将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城中村”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城中村”土地问题形成的原因和现阶段“城中村”改造中针对土地权利问题已经采用的解决途径,并对日后如何妥善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权利问题从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和打破二元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广西经济》2006,(5):38-40
随着柳州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农村因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等原因,集体土地被征用,原来连片的城郊土地被分割成小块的“插花地”,形成“城中村”。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使得“城中村”与周边城区之间在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福利保障、人文环境等方面产生强烈反差,产生了失地农民生活无着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聚焦“城中村”—“城中村”转型发展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现象,这的出现和存在,从根本上说是与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有关。“城中城”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但只能是过渡的,实现“城中村”转型发展,是加快城市中进程的必然要求,“城中村”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中的乡村。我认为:“城中村”的内涵主要是指它“身”在城市,却仍在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它的外延是指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村庄,既包括城市中的乡村,又包括城市周边的村庄。“城中村”地处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与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城市化最直接的被感化者。虽然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对其仍有诸多限制,但市场意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改造:寻求城市发与经济利益的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形成的路径、机理及制度根源,初步分析了目前“城中村”改造中的两难,并尝试提出一个改造思路。在城市扩张的初期,政府在征用城市近郊土地时,由于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土地补偿、村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因此不得不保留了村民宅基地和部分集体用地。随着城市房地产业和出租业的繁荣,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土地产出的边际利益,理性的村民与集体在只有名义所有权的集体用地和宅基地上,通过高密度、各自为政的建设方式,形成了目前急需改造的都市里的村庄。笔者认为在改造“城中村”的过程中,政府寻求城市发展与经济利益的有效协调是谋求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李蕾  刘乃倩 《天津经济》2010,(10):44-46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在城乡二元体制的特殊国情下,由于快速城市化政策而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进程,城中村的存在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毒瘤",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市刘家房子村的基本现状以及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改造刘家房子村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自改革开放开始出现,已日益发展演变成为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城中村由于规划缺失、环境脏乱,违法加盖、危险频发,治安严峻、管理薄弱,文化贫乏、不思进取等倍受诟病。而探究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其在土地管理、人口管理、行政管理等多方面不仅不能促进城乡融合,反而强化了城中村与城市的割裂。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种很特殊的"城市包围农村"现象,即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借助于城乡二元结构,低价征用城郊农村的土地,逐渐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这些村落起初还在城市郊区,进而位于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最终蜕变为"城中村".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正处在由速度型向速度质量型转变.只有因势利导地提高城市化质量,才能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城乡二元体制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体制性障碍.要提高城市化质量,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中村"、"小产权房"、"农民工"是城乡二元体制在城市的缩影,背离城市化方向.如何改造"城中村"、化解"小产权房"以及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市转型面临的严峻挑战.它不仅取决于改革的力度,还取决于各方面可能承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作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分割下的特殊产物,其无序的规划建设、脏乱的内在景观、复杂的人口流动让城中村成为矛盾冲突的聚集地,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和谐的城中村是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面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城中村问题,文章以南宁市城中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宁市城中村现状特征、形成原因、面临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南宁市城中村和谐建设新思路和新模式,促使加快南宁市城市建设步伐、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构建和谐城中村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产物,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事物。“城中村”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阻滞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鉴于此,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政府的高度重视。文章在分析“城中村”产生的原因、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解决举措。只有把“城中村”纳入城市的管理范围,以人为本,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才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确权是基础,流转是核心,配套是保障”是对成都土地新政经验最好的概括。成都模式将“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争取形成制度成果,更好地推进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深圳城中村建筑改造的目标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带来了众多问题,对深圳的发展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改造、规范城中村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中村改造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筑形态改造,经过改造使城中村在建筑形态上达到规划要求,消除安全隐患,与整个城市统一协调,二是社会体制和形态改造,即改变城中村原有的土地、房屋、经济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变城中村的人口结构,让“都市里的村落”完全融入都市。  相似文献   

14.
刘风华 《中国经贸》2011,(10):166-166
城中村是指由于城市的迅速扩展而包裹在城市地域中的农村居民点。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隔离制度造成的管理上的缺陷,使得城中村出现建设管理混乱、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给城市日常管理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多困难。随着唐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项目落户高新区,使得高新区内可建设用地的规模越来越小,相反城中村的建设用地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城中村由于环境杂乱,公共设施不足,交通堵塞,市政管网缺乏等已成为影响城市景观和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进行城中村改造,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提升产业园区发展的总体实力和品位,成为高新区当前最为紧迫与关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根源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喜梅 《乡镇经济》2009,25(1):84-88
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和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城市偏向”在资金流向、公共产品的供给、土地征用及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方面的表现。指出由于长期实行“城市偏向”政策使得城乡二元体制凝固化,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已经突破了合理正常的范围,纠正现阶段“城市偏向”政策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政府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中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浙江经济》2006,(11):31-31
土地制度的二元性,是城中村形成的重要因素。城中村改造能否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中村村民改造前后的利益补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刘芳  岳隽  马凯 《特区经济》2012,(2):52-54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边界不断从中心区向外扩展延伸,城中村得以产生,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二元结构。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城中村改造是存量土地盘活的主要来源之一,改造的核心则是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整合和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道路与"三农"问题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与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与此相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交织在一起。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是农村工业化在前,城市工业化在后,城市工业化是农村工业化的必然趋势。但我国却出现逆常规现象,即城市工业化在前,农村工业化在后。这是因为我国以往那种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市为基础的国家工业化,是把80%左右的农民排斥在现代工业文明之外,继而潜伏着日趋尖锐的“三农”问题。这就存在着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推进农村工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市场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内涵的基础上,从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地产市场的思想出发,具体分析了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市场现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土地法律制度是产生小产权房的内在制度基础;乡政府、村委会在土地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的获利动机及行为是小产权房产生的供给动力;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是小产权房产生的需求动力;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是小产权房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最后提出规范失地农民“小产权房”市场的规范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平 《特区经济》2014,(1):41-42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制度背景下,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张,越来越多的村庄被纳入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城中村"。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城中村"现象,阐述其成因、现状及特征,并分析"城中村"问题对周边社区带来的不良后果,深入地探讨"城中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