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人均GDP与灵活就业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所以,增加灵活就业是提高人均GDP的重要途径;第二产业对增加灵活就业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三产业对增加灵活就业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人口城市化水平对促进灵活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吸纳灵活就业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是促进灵活就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通过服务出口额、产业结构、教育水平、人均GDP对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解决中国服务业就业问题有赖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的策略,以及寻找到其他各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瑜 《北方经贸》2007,(10):145-146
本文分析了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通过服务出口额、产业结构、教育水平、人均GDP对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解决中国服务业就业问题有赖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的策略。以及寻找到其他各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全国1978年到2012年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数据,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等四个方面出发,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与第三产业产值呈负相关,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第三产业产值呈正相关。而西方的经济史表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以及居民富裕程度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正相关的关系,虽然这是综合分析得出的一般性规律,对于某个具体的国家和地区并不适用,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加强人才开发和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制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倾斜政策,积极改善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8,(1)
本文首先对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就业关联性进行了分析,表明人均GDP、第三产业、教育固定投资对就业率影响显著,教育支出短期内影响并不突出。之后从高校定位、教育供给侧两个维度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新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从以社会需求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实习实践提升学生就业意识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核心成因。首先利用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了2003—2010年各类财政收入来源对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发现在此期间区域间人均GDP差异呈现出先增加后缩小的趋势,人均财政收入差异虽呈现出收敛态势,但仍然非常显著,远大于人均GDP差异,导致该现象的关键因素是营业税。由于营业税主要源于第三产业,本文继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讨论了产业发展对区域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的影响,得出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形成的核心原因的结论。该结论对缩小区域财政差异的政策选择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省南通市1978年~2007年的产业结构、产值结构及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虽然目前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但其已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下降,其对GDP的贡献小于其占有的产值份额,因此不能盲目扩大第二产业,应着力提高其产业竞争力。第三产业正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提高而且具有很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还应正确处理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志伟 《商业时代》2012,(27):140-141
本文根据山东省1980-2009年数据,通过构建VAR和VEC模型,对山东省的人均GDP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就业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就业规模扩大和就业结构优化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短期内,产业结构和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呈非同步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使用1997-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第二产业GDP和第三产业GDP统计数据,建立个体与时点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城市化、第二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来看,城市化率对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都是正向影响。从不同年份来看,第二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也都是正的,并且第三产业发展的独立性在逐年增强。我国当前要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必须做大做强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探讨在不同发展阶段,人均GDP与服务业就业比重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人均GDP均与服务业就业比重正相关,且随着跃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二者的回归系数会更大且更显著。基于SFA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服务业均能通过吸纳就业和提高关联产业效率而促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且经济越发达,服务业提升国民经济效率的功能越突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认为当前我国服务业比重低是正常现象的结论是缺乏经验事实支撑的,应充分认识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负面影响,鼓励其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各省电子商务百度指数和2014-2020年各省网上零售额,对其中国电子商务的热度从描述统计角度分析社会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度;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结构从网络密度和QAP分析探析电子商务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⑴基于各省电子商务百度指数发现广东省电子商务百度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余30个省;西藏地区的电子商务百度指数值最低。⑵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2018-2020年的关联网络结构中均包含了31个省份,未出现孤立节点,具有较为典型的“东强西弱”的分布趋势。⑶QAP分析显示GDP、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5-64岁人口数、互联网普及率6个因素对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影响均显著,其中GDP、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互联网普及率在考察期间2014-2018年表现出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近20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3年至202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2%上升到52.8%,对GDP的贡献率从39%上升到41.8%;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29.3%上升到47.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62.5%上升到66.2%。2010年至2022年,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从5943341个发展至27373406个,三产法人单位占比从67.9%上升至73.6%。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重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财经界》1999,(8)
我国近几年的就业弹性系数根据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1997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为0.125。1998年由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估计就业弹性系数可能会回升到0.134。1999年预计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还会进一步发展,就业弹性系数将提高到0.144,比1998年就业弹性系数增加7.2%。我国土地资源状况总面积世界第3,人均占有居第120位。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土地只占世界人均数的29%,在世界排序中居后。全国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占有林地和人均草地分别为12.6亩、1.59亩、1.6亩和3.8亩,比世界同类指标少60%~80%。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排在第120、第114、第120和第84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需求预测决策表及需求预测规则为基础,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科技,成本等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农、林、牧、渔业GDP"、"工业GDP"、"第三产业GDP"、"人均GDW","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煤炭出厂价格指数"作为影响因素,以"煤炭消费量"作为因变量或预测变量,参与煤炭需求量的预测.以内蒙古煤炭资源为例进行分析的结论表明,内蒙古煤炭需求有较大影响因素的依次分别为工业GDP、煤炭价格指数和R&D投入;而GDP总量、人均GDP等对煤炭消费量的变化无影响;科技投入对煤炭消费量的影响较弱.并以此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广东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且劳动生产率变动往往先于GDP的变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既可推动经济总量增长,又能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虽不能由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性地解释,但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已逐步减弱,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已明显增强:广东省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就业.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前,浙江省处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选取1978年—201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明显下降,导致产业内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仍然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但该产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逐步缩小;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占GDP比重明显提高,具有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但产值增加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限。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就业压力加大,以及老龄化日益严重,就业难、工资低、养老压力大等现象逐渐凸显。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工资、就业及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就业、工资、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为年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外商投资、活期存款利率、财政支出、人均GDP、城乡就业人数、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城镇化率等。  相似文献   

18.
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入手,分析了其对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影响。认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会造成一些产业就业人员的相对减少,同时也会扩展其它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的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吸收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以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陈岑  汪波 《现代商业》2012,(15):116-118
本文通过对上海1980-2010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数据的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衡量服务性消费需求的人均生产总值、体现服务产品供给的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以及影响居民消费观念的居民受教育情况对服务性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由此,针对未来上海加大服务性消费支出提出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居民自身文化修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袁琛钦  李爵  刘文龙 《中国市场》2010,(44):10-11,21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选择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均消费、人均投资、第三产业产值等。通过对多重共线、异方差、自相关的处理得到了最终的模型。利用得到的模型进行了经济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非常接近,因此以模型形式为依据,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经济合理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