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由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也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分析技术,构建“反事实”样本,实证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前后创新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上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的功效、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概况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试验区是希望在两三年时间内,建设一个法制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具有国际水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控,大力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并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改革开放与促进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在2013年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的领头作用,形成了多项可复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国形成了"1+3+7"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格局。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阐述了上海、天津和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实施的"负面清单"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宏观审慎管理、综合管理等主要金融管理政策;根据各自特色,对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开放、金融开放、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具体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据此,提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管理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担负着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起点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国家战略。本文深刻分析了我国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原因,以及雄安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最后给出了其税收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毫无疑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将会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经济改革的探索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此前指出,上海自贸区要做到"可复制、可推广",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并随之营造出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探索改革模式,更好地服务全国。职能部门的制度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质量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正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自贸区肩负着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8.
《福建质量管理》2015,(Z1):38-43
(2014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内(四至范围附后),暂时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中华  相似文献   

9.
尚启 《上海企业》2014,(2):12-12
201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有关规定,发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资产评估增值企业所得税政策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是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总体方案》)中规定的五项"主要任务和措施"之一,金融开放创新是上海自贸区最为引人关注的热点。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业全面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利率汇率市场化是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主要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实现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制基础,并成为保障金融服务质量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20年4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的复函》(国市监反垄断函[2020]154号),支持临港新片区开展强化竞争政策试点.2020年9月,上海下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  相似文献   

12.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情况说明会上,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为试验区设计的配套政策。金融创新、负面清单和税制环境成为其中热点。  相似文献   

13.
2014年7月,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的申请被提上议程。经过近五个月的翘首期盼,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结束了外界的种种猜测。自此,福建成功搭上了这列"自贸"发展快车。此次,福建自贸区有所"瘦身"。其总面积为118.04平方公里,预计2015年3月1日之前挂  相似文献   

14.
负面清单     
正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根据方案,上海自贸区将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9月3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公布,意味着获批设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负面清单"管理作为一项引人注目的制度改革得以针对外商投资"试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任  相似文献   

15.
《上海企业》2013,(10):8-13
自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后,整个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推进引发了各界关注和广泛期待。  相似文献   

16.
叔平 《上海质量》2013,(8):14-17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尚启 《上海企业》2014,(2):13-1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重要战略部署,支持试验区建设,促进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跨境投资和贸易的金融支持,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意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前,自贸区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话题之一。有人说,上海自贸区是自中国1978年以来经济特区的建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第三件经济改革开放的大事件,自贸区被喻为“二次入世”。还有人预测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将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无疑,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不仅将给上海经济带来十年的发展红利,更将给整个中国带来无法估价的制度红利。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指出,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从中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在探索中产生的制度创新成果以及积累出可复制的管理经验将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推广意义。因此,从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区内对于管理机制的探索将对当下提倡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可以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晓真 《上海质量》2014,(1):11-11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精神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际需要,日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着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对自由贸易试验区质量技监工作提出710条改革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常亚杰 《企业经济》2023,(8):125-133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积极贡献。本文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建设,将金融风险划分为银行风险、财政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借鉴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风险管理创新,基于MS-VAR模型研究分析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风险及管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风险主要处于“中金融风险”区制,在风险转换的过程中存在“棘轮效应”,相比银行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财政风险能够更加显著地影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稳定性。最后,提出采取渐进式开放路径、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做好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