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历经了柜台、场内和场外市场为主的发展阶段,这符合国际债券市场发展规律,也适应我国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但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远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问题是场内外债券市场监管制度规则不统一.本文认为,以建立逐步集中统一的债券市场监管制度为突破口,可化解制约中国债券市场目前的发展瓶颈,推动金融体制制度创新;又可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可持续稳定发展,使其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及国际地位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QFII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途径以及其对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应对QFII下的债券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机制,具体来说.要从转变目前的监管体制、创造多元化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加强和改进市场中介机构服务这三方面入手.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我国债券市场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燕玲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3):26-30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发达与否直接影响到一国或一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创新是债券市场发展的动力,也是债券市场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对我国债券市场创新的发展概况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债券市场创新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创新不足。要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就要在制度层面和业务层面上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问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成效显著,其中,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对创新的鼓励为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归纳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新原则,并从基础产品创新、金融衍生品创新、做市商及其配套制度创新、发行与结算方式创新等多个角度提出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企业债券不但是企业融资方式之一,而且也是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务能减少股东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影响企业外部控制权市场的作用以及决定企业控制权的转移和投资决策效率。发展中国企业债券市场有助于完善中国公司治理机制,为此,必须放宽对企业债券发行方面的限制、发展债券品种、完善债券的契约条款和制定有关债权人保护方面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一个健康、高度发展的亚洲债券市场有助于降低亚洲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减轻对于银行系统的过度依赖,并促进亚洲各国资产储备的多样化。在阐明上述观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利用亚洲债券市场合作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出利用与亚洲债券市场的合作,可以扩大我国债券市场规模,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可以丰富我国债券市场交易工具,提高市场成员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进而加快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国际经验与创新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中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等国家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和趋势,探讨中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发展路径和产品的创新,并在中小企业信息收集和信息共享机制、政府角色方面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市场的强力推动。资本市场提供的融资场所、载体、工具、效应以及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以我国区域经济特别是中西部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香港债券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初具规模.本文从市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风险控制等四个方面介绍了香港债券市场的特点,并提出完善债券市场交易体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等促进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市场参与者日益丰富,债券市场服务经济社会全局、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初步显现。但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在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9):51-54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2002年,我国全国统一、多层次、面向各类经济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市场框架基本形成,银行间、柜台和交易所三个债券子市场各有侧重、相互连通和互动。本从债券市场机制和框架形成角度,对我国债券市场10余年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绿色债券符合环境友好的投资理念,享受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逐步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和青睐。以人民币计价发行的绿色债券,在行业宽度和发行深度上均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外绿色债券指数近两年均比综合类债券指数取得更高的回报,波动性也更低。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相对到位,规避了部分声誉风险及引致的潜在违约损失,或是其取得超额回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