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决定性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廊坊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廊坊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廊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将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历史时期,江西必须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调整和优化城市地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新一轮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商》2012,(10):55-5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从而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涉及三个关键词:新兴科技,新兴产业、战略性。从产业内容看,"七大产业"一直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担重要作用,与上海市明确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具有传承和深化的关系。从战略地位看,强调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当  相似文献   

5.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的依然缓慢,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是适应世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必然选择。拟从培育和发展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重点领域等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必须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成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新能源产业前期投入较大、研发成本较高,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政策支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驱动机制的一个重要杠杆,将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文荣 《现代商业》2011,(14):112-113
企业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主攻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着力做好企业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提高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必将为企业科学发展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关乎企业的未来,要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9.
单文静 《现代商业》2011,(2):141+14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其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增加服务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是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优化出口结构的必经之路。而服务外包尤其是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为我们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出口,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出口结构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并且我国也将服务外包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大力扶持。鉴于其重要性,本文拟从服务外包的离岸外包角度加以阐述,分析其现实意义及影响因素、揭示其发展的利弊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琼 《北方经贸》2011,(7):29+36-29,36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对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作出的方向性重大战略部署为此要坚持创新发展,加大财政扶特力度,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培育市场,深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财税政策作为一国政府调节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产业深度调整,及绿色能源革命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压力与动力入手,立足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美国、日本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政府作用,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制度改革措施与财政支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决定性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实现产业结抽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廊坊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运用SWOT分析法,对廊坊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廊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处于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比较优势的变迁,凸显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经济发展迈向创新导向阶段、实现起飞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产业集群、尤其是地理集中性的产业集群,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最强劲产业竞争优势的"摇篮".因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4.
黄超 《中国电子商务》2012,(5):77-77,79
软件产业是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软件产业集群化作为软件产业组织的优化调整发展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发展并提升了区域软件产业竞争力,加快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江西省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研究了江西省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产业集群化和政策支持为导向的进一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还需要探索和创新、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信息产业、房地产等新兴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根据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广州市工业内部结构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以及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粤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广东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时期,研究人力资本发展对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机理,并利用广东1990-2009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广东的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及产业质素的提升是人力资本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广东必须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驱动,实现人力资本的发展。本文最后给出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其工业化进程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三次产业的比例呈现工业化加速发展的特征,符合产业结构发展规律。但产业结构低度化、区域产业结构差距较大、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工业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综合分析未来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强劲的内在动力与资源支撑。应借鉴有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同时,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客观认识东中西部差距,在协调发展中逐步解决问题;坚持创新导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还需要探索和创新、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还需要探索和创新、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