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是支持。主要是实施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支农投资政策和利农的信贷税收政策。政府财政支农投资的重点:一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特别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农村道路通讯设施及农村市场等的投资;二是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农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中国农村投资的渠道有:农民个人的投资、政府财政渠道的投入、来自金融渠道的投入、农业利用外资和利用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等。本报告将对中国农村投资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做一个扼要的介绍,重点讨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政策的演变方向。研究表明,中国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资金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农村信贷支持总量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结构失衡,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非常困难。农业保险萎缩,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农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必须进一步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改进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3.
一、调整农村产业政策,鼓励发展优势产业。一是重点发展需求潜力、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畜牧业和经济作物 (蔬菜和水果 ),由政府出台扶持政策。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产业,重点扶持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非农产业是农民收入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政府在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和支持。   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一是利用 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实施政府对农业科研、培训、推广、咨询服务、病虫害控制、市场促销、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二是选择高附加值、能增加…  相似文献   

4.
提高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是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部分,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基础手段之一.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财政对农业投资工作,政府财政对权业投资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波动频繁等众多弊端.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农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提出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实施农业投入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改善农业投入状况,提高农业投入效益.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仍较突出,农资价格较快上涨影响国家支农政策效应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国务院前不久已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下一步还将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良种补贴、农机具和农资补贴,较大幅度提高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政府投资和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充分发挥政府支农投资的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重点领域,增强政府支农投资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社会对政府支农投资的监督,推进新农村建设,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06年政府支农投资指南》。《指南》说,今年要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努力做到两个“高于”,即确保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投资比例高于2005年。初步安排,全年安排全口径农村建设方面的中央投资500多亿元,占当年中央政府投资总规模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近日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不断完善现有财政支农政策框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前瞻性,重点确保实现稳步提高对农民的补贴水平,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着力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业资金投入与农民收入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清晰识别农业资金投入对新疆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并给予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资金使用效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选取1978~2013年新疆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农民自主投资与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实证探究。[结果]新疆地区财政支农、农业信贷、农民自主投资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短期内财政支农、农业信贷以及农户自主投资的促进效应不如长期明显,其中农业贷款的收入效应远低于财政支农和农民自主投资;财政支农、农民自主投资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短期内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则格兰杰因果关系解释力逐渐减弱,而农业贷款在短期内不是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则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结论]该文提出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提振农民自主积累资金投资的积极性等政策含义,以期为新疆"三农问题"有效解决提供坚实可靠的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实行特殊保护政策。2013年7月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及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进入利率市场化的最后阶段。利率管制放开后小额信贷贷款利率水平将总体上涨,虽然不会降低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但会提高农户的融资成本,从而对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提出加强小额信贷利息补贴,减免农村金融机构税收;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抵押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及改善营农环境,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投资收益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支持农民增加收入,现就当前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工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端正经营思想,提高支农服务的自觉性。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和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精神实质。要把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工作放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护政策是在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 ,随着农业比较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相对的下降、农业及农村人口的下降 ,利用二、三产业发展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政策。在发达国家 ,农业保护政策通常包括两大类 :一是价格与收入政策 ,二是农业发展与区域、结构政策。前者的政策目标是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政策 ,提高农业与农民的收入 ,稳定食品的市场供应安全与价格 ,以促进农产品出口 ,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等 ;后者的政策目标则是通过投入、营销、基础设施、区域发展等政策工具解决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何保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发行广东省云浮市分行以"农业政策性银行全方位支农"为使命,立足当地城乡一体化的实际,不断进行创新支农方式的探索,在政府重点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和惠农、民生工程建设等业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信贷支持作用,成为滋润当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股涓涓"暖流",开创了山区农发行信贷支农的新路子。先后被总行授予"支持新农村建设优秀团队",广东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连年被当地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综合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骨干和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临相似困境的韩国,通过新村运动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助推韩国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将韩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五个阶段,总结韩国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为:政府引导并撬动社会资本,为建设和管护提供强力资金支持;正向激励和培育农民素质相结合,畅通农民意见表达机制;设立建设管护带头人,建立村庄数据库,避免村庄代理问题等。中国村庄基础设施正处在提质增效发展阶段,应提高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力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村庄热心公益乡贤的带头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和提高工作透明度等。  相似文献   

15.
纵横录     
做好贸工农一体化的文章做好贸工农一体化这篇文章,政府应对农业加强宏观调控。首先,政策要向贸工农一体倾斜。政府在制定和调圣经济政策时,应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创造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动条件和外部宏观环境,如信贷上适当向农业倾斜,扩大农产品的出口权限,增加农产品创汇收人的留成比例;在安排“笼子”项目上优先安排相关项目;在基础建设上予以照顾等等。其次,要建立支农3大体系.一是信息价格支持体系.由政府农业部门牵头,计划、物价、科技、统计、粮食、财政等部门参加,定期向总产业机构提供资源数据、农副产品供求、…  相似文献   

16.
各国财政支农政策是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汲取国外财政支农先进经验,要注意其是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土相符".财政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财政支农,财政支持农民工在城镇安置和发展也是财政支农.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载体,财政应给予其适当支持和引导.财政支农政策应该公开化、法制化、财政应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资.  相似文献   

17.
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农村信用社1997年信贷支农成绩突出自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合作制方向、加强经营管理、改进支农服务,在增加农业贷款投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8.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二是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梅超 《农业经济》2014,(3):82-83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进一步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制度,促进我国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多管齐下,进一步拓宽财政支农资金的渠道,加大政府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力度,突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重点,既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直接补贴,又要在农田水利、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体系、政策性保险制度等方面,增加政府投入强度。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尤其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方向,明确市场定位,不断加大农业信贷投放的力度,支农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货支农主渠道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