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农会作为农民团体的主体,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承担了台湾地区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重任,为推动台湾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以及在建设台湾农村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初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台湾农会组织,借鉴台湾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会组织作用的经验,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台湾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中国农村经济》1993,(5):43-45,42
一 台湾的农村合作组织始于1899年成立的台湾农会。但是,农会创建的最初意图却不在于“合作”,而是台湾地区的佃农们为减轻地主剥削,抵抗地主压迫,协力进行减租而成立的自救自助性质的农民组织。到1908年,农会的性质开始变化,日据时期在日本合作运动的影响下,逐渐转变为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并且实际上沦为殖民当局控制台岛农产品运销活动的准官方组织。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进驻台湾后,曾先后数次改组农会。1946年,台湾当局将原先为一体化运行的农会一分为二,使农会与合作社并列运行,虽合署办公却各行其事,致使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不说,且相互摩擦与猜疑,农民无所是从、困惑良多。鉴于种种弊端,至1949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农会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台湾的农业发展中,农民团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团体包括农会、渔会、农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农田水利会。其中,农业合作社与合作农场是专业性农民团体,从事单项农业经营;农、渔会是具有多目标的综合性的农民团体,从事推广、供销、信用、保险等多项事业,因而组织体系最为完整和普遍,深入农村,与农渔民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台湾有农会305个,渔会40个,农业合作社场410个,农田水利会17个。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地区农会的运营下,台湾农业实现了由小农经济向社会化规模化经营的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并提供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平台。进入21世纪以来,农会亦面临会员老化、竞争力不足等困境,农会改革再次成为台湾农业经济和乡村治理的最重要课题。台湾农业以家庭小户经营为基础,和大陆文化的同根同源性,决定了其农会模式对于大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可借鉴性。大陆应以法治化路径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建立健全其组织结构、成员资格等制度,明确和强化政府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职责。  相似文献   

5.
第三部分 台湾的农会及其推进农业发展的作用 台湾农会有悠久的历史,1900年在台北县三峡镇创建第一个农会。唯日本占领时期的农会为官督民办组织,由日本人严格控制,其目的在于搜刮农业资源,监控农民行为。台湾光复后,经过多次分合演进,依照1952年8月颁布(后经6次修订)的“改进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始将农会改组为以真正农民为中心、以“农有、农治、农享”为理想的农民自己组织的民主自治团体。  相似文献   

6.
台湾农会起步于上世纪初,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功能最全、运行最好的农民组织,为台湾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台湾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学习台湾农会的先进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做大做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世纪来,台湾农会在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提高农民所得、带动工商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然而,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台湾农业逐渐面临经贸自由化与国际化的冲击,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上政府对农业保护政策的改变,连带影响农会的组织发展,农会组织面临着种...  相似文献   

8.
应台湾省农特产品整合营销推广协会的邀请,以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李忠国为团长的辽宁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8月上甸对台湾省的农民组织发展情况及农会组织机构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虽时间不长,但考察团成员均感到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总的体会就是台湾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主要表现为台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相似文献   

9.
台湾农会作为农民团体的主体,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承担了台湾地区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重任,为推动台湾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以及在建设台湾农村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上旬,应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的邀请,以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总经济师刘少鲁为团长的辽宁省农经考察团一行6人赴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学习和交流,先后参观考察了台北市、桃园县、苗栗县、嘉义县、宜兰县等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人力资源与科技产业交流协会以及若干农事企业负责人就两地农业经贸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并邀请他们来辽宁考察交流、投资合作.考察团重点对台湾农会组织模式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学习,并与具有代表性的桃园县龙潭乡农会和大溪镇农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参观考察了农会的办事机构、农会超市、休闲农场、生态农庄等.通过考察,台湾农业发展成就和农会组织的作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具体分析了台湾农会的性质,台湾农会的性质历经百余年来多次嬗变,复杂而独具特色.当前的台湾农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性、政治性、社会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等性质的多目标功能组织,也是独特的人民团体和农民合作社.在台湾政治民主转型之后,台湾行政部门与农会的关系从恩宠-侍从关系逐步转化为公私伙伴关系,台湾农会与农民之间则形成了丰沛的社会资本关系.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采取农会的组织形式,在农村掀起了一场社会革命。 彭湃自1922年6月开始到农村从事农民运动。他采取农会的组织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与剥削阶级作斗争。1922年7月29日,彭湃邀集志同道合的进步农民张妈安等5人,正式成立“六人农会”,这是形成农会组织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台湾农会的经济功能及其启示陈甬军台湾的农会组织已有80年历史,开始是日本殖民时期为强制性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而组建的。如嘉义县新港乡农会的前身是日据时代的信用组合,成立于1916年,在20年代陆续增加了农产品的贩卖、销售业务,成为以后农会供销业务和信用业...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村经济》2009,(12):74-74
11月11日,由江苏省农业交流协会、台湾肖农会、彰化县农会联合承办的台湾江苏周一台苏农业舍作洽谈会在台湾:彰化县举行,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江苏餐农业交流协会特别顾问吴沛良.台湾肖农会总干事张永成分别致辞洽谈会上,彰化县领导及相关人士介绍了台湾农业、台苏农业投资与贸易情况,扬州、昆山海峡两岸捉业合作试验区,  相似文献   

15.
正过去的六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台湾地区农业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成就,这种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农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构建,农会组织等在协助政府落实农业农村政策、帮扶农家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根同源的中国台湾地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经验,无疑能为我们农民合作社的提档升级提供有益借鉴。农会组织垄断发展时期:(1949-1973年)1949年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台湾农会的运行机制及其在台湾的“三农”服务和农村 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探讨了提高我省农民合作化组织程度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民需要新“农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农会.一些人头脑中马上就会出现以下场面:梭镖、火把、斗地主、分田地。然后这些人就被自己的幻象吓坏了,惊呼:建立农会还了得?!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农会原本是”农民民间协作组织”的简称,不仅可以协作农民生产、交易、学习和娱乐,而且还会教农民依法维权,使社会稳定有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会! 农会只是在革命年代才与革命相联系。在今天全民上下奔小康的征途中.农会则将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一把金钥匙。 为了有别于历史上的以革命为主导的农会.我们把新兴起的农会叫做“新农会”。“新农会”包含了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化、信仰等方面一切有序运作的民间团体。 看来.从“三个代表”的高度.与时俱进地看待“新农会”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我们要从蓬勃的现象、鲜活的实例、国外的经验、有疑问的探索和专家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告诉农民朋友,这种“新农会”是怎样的一个新事物。  相似文献   

18.
魏文享 《中国农史》2006,25(4):112-124
国民党在南京建立政权后,吸取在大革命时期农民组训的教训,颁布了《农会法》,力图在全国建立新的农会体系,以加强乡村控制与农业建设。地处中部的湖北向为农业大省,农村问题十分严重。湖北省依国民政府之法令,逐步建立起了以县农会为主体的省、县、乡三级农会体系。这些农会组织以农民为主体会员,接受国民党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对于国民党在农村的施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控制方面,政府希冀以农会束加强与农民的组织联系,对农民实施组织与思想训练,贯彻兵役粮政。在农业建设方面,农会在改进农业生产、实施二五减租、推行农贷、发展农村合作等方面也发挥了一定功效。不过,由于农民并未在农会中取得主体性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会的运作绩效。  相似文献   

19.
台湾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保障农民利益的相关机制。台湾有乡镇、县市、省三级农会,分别接受同级农政部门指导。农民只要交纳少量的会费,就能成为会员。农会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指导农民生产、销售。各个农会底下部有各种“产销班”,这些产销班都直接与批发市场、超市、果蔬加工企业直接对接。  相似文献   

20.
农民发展权是农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重建兼具经济与政治功能的现代新农会。建立现代新农会,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民的结社自由权,而且为农民发展权的实现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加强农民发展权的组织保障,不仅要破除建立现代新农会的观念障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而且要强化建立现代新农会的政府责任,更要大力发展市场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