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饰)、冠冕体现了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衣着规范、社会习性甚至礼仪标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吸附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信息沉淀在发冠本体的同时也进入语言系统。因而,若英汉发冠文化存在共性,这些共性必然在各自语言中存在线索。文章主要从英汉发冠领域词汇入手,以文化语言学为方法,挖掘英汉发冠词汇背后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信仰共性,厘清它们的词源理据,并尝试为语言对比视角下词汇、文化界面研究建立小型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谚语词语凝炼、应用广泛、语言生动、音韵和谐。本文从音韵和谐、词汇凝练、句式对称、语义隽永等方面对比分析英汉谚语的修辞特征,以显示英汉谚语在修辞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语言有三大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新词语能让人感知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睛雨表”。在对英汉新词研究中,差异对比研究较多但对两者共性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比,找出英汉新词在理据、构成等方面的相同点,探讨英语和汉语的共性,提出语言发展中语言和文化趋同的趋势,对二语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汉歧义在广告语中的积极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歧义是一个语言表达方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特殊语言现象,它作为广告文体中经常使用的技巧之一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该文着重从英汉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及语用等四个层面展示英汉歧义在广告语中的积极运用。  相似文献   

5.
词汇借用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汉语和英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吸收了众多借词。这些英汉语借词极大地丰富了英汉词汇,影响了英汉语言文化。同时,我们也看到英汉借词在数量、范围和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常见借词的比较,分析英汉借词的相似及不同之处,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体现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习语所反应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只有将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才能真正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劳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语言的发展包含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和语言结构系统的发展.语言的变化折射出社会变动的图景.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语音、语法、词汇的变化、发展,揭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异同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关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或恐惧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实例从动物词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译诗·译美·美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无论在词汇还是在语法、句式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文章试图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和阐述诗歌的翻译并提出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审美特点译出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所以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对世界上的其它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历史上英汉两种语言的频繁接触,语言借用成为一种自然现象。汉语借用英语词汇有几种情况,汉语还会将借用过来的英语词汇稍加修饰改动以使其符合汉语规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复杂性,英语借词进入汉语词汇时会有一些改变,即为汉化。  相似文献   

12.
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探讨英汉色彩词“红色”在使用方面的异同,揭示了“红色”在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中语义和文化方面的不同性,是语言文化翻译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间和语内两个方面分析了语言对英语写作中词汇的负迁移作用。在英语写作词汇层面,汉语的词法语法起着很大的负迁移作用,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情感内涵不等值是造成负迁移的重要原因;而学习者将英语构词法和语法进行泛化是语内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总结了其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词汇衔接是使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衔接方式上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了解了原文语篇中词汇衔接的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确定译文的选词。译者不能照搬原文的词汇衔接方式.而应通过目的语的词汇衔接方式使译文语篇衔接、连贯。  相似文献   

15.
论英汉互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词语,纷繁浩繁,源远流长,意义异常丰富.本文从分析英汉词语的不对等现象着手,探讨了造成词汇不对等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这一问题的策略.通过分析词汇不对等现象,译者能更好地在一定的语境中领会词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词汇空缺是指两种语言之间词语的非对应现象,是翻译过程中最棘手的一种文化障碍。文章首先介绍了词汇空缺的定义以及词汇空缺的划分类别,然后探讨了产生词汇空缺的各种原因,最后,给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对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东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以及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众多相关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肯定性评述:一、语言迁移的定义;二、与母语负迁移相关的理论依据:三、母语负迁移现象归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四点教学对策:运用Krashen的语言输入原理,加强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改变孤立的词汇教学法;加强英汉句法对比分析教学;加大语篇结构分析教学。  相似文献   

18.
英汉旅游语篇由于受语言和文化差异影响,在词汇、句子、语篇层面都具有差异。汉语旅游语篇英译时,译者可采取增译、减译、重写等翻译策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英汉不同文化在词汇内涵上所表现的差异来进一步说明在词汇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词汇的内涵意义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语言学习者要获得词汇内涵意义的正确理解,必须充分理解影响词汇内涵意义的文化、个人和语境三个要素,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经历,充分结合语境,加强对词汇内涵意义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