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在整个中部地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地位日益重要,并与河南省的中原城市群、湖北省的大武汉城市圈、安徽省的皖江城市带一起成为中部地区的增长极核。但长株潭城市群规模偏小,城市群发展也还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模型,计算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最后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方略。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对于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国内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方差法对指标进行了客观赋权,定量测定了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竞争力发展水平,旨在为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提升以及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指标构建的相关原则,结合长株潭"3+5"城市群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长株潭"3+5"城市群PREES协调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株潭"3+5"城市群各个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5个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定;引入城市群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对长株潭"3+5"城市群各个城市协调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协调发展能力对长株潭"3+5"城市群8个城市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属于强协调城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衡阳市与岳阳市属于一般协调城市;益阳市与娄底市属于差协调城市。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变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其升级和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运用产业结构变异系数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水平自1990年代以来显著地提高,但增幅趋缓;产业结构水平县际差异较大,但趋于缩小;产业结构转换方向自2002年来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5.
打造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田",为湖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契机;借鉴城市群旅游圈理论成果与主要城市群旅游圈实践经验,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现状后,提出打造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圈的整体构想、定位,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圈可行性,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际"标准"产业目标,发现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现状与国际"标准"产业目标结构差距较大,国际"标准"产业目标结构不宜作为其产业调整的近期目标结构.最后,结合长株潭"3+5"城市群内各市的发展现状,制定了各市产业调整的近期目标结构.  相似文献   

7.
8.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重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确定其未来发展的空间范围;对长株潭空间结构的层次划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由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地方中心和腹地组成的城市群空间层次,确定各个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从而构建长株潭"一核三心三圈,极轴联动"的有序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变化较快.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干扰度较强,且有增强趋势.各地类重心分布发生一定偏移,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重心偏移较明显,有向北移动趋势.人口、经济、政策等人文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为影响程度是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趋同现象,但这种趋同现象主要存在于三次产业这样的宏观结构中,当把研究进一步推进到工业行业内部的中观结构、甚至是工业内部具体优势产业的微观结构时,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则大大降低。长株潭城市群主要城市间的专业化分工,基本上是建立在各主要城市资源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且其竞争是适度的。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反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综合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效益、基础设施、城市规模、科技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等7个方面,共选取19个指标,对17个地级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个城市的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进行省域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能挖掘省域内主要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力,整合优势资源,从而推动省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选取30个指标,构建包括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资源保障力、社会经济运行力、基础设施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运行力、生态环境支持力和旅游资源保障力三个方面;在旅游竞争力各个方面和综合测度中,苏州均处于第一位,其他城市排名基本上遵循苏南、苏中、苏北城市的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城市竞争力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乃至城市圈逐步成为区域竞争的主体,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潜力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城市竞争力测度的5个方面18个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城市经济发展规模与实力、经济发展结构与潜力两个主成分,结合聚类分析,将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分为强势、较强、较弱、弱势4种类型,并作出相应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呈现总体城市竞争力偏弱、武汉市"一城独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常非凡 《水利经济》2021,39(3):7-14
通过选取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人力资本等4个一级指标,并设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等15个二级指标,在考虑了各城市间的差异性和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平衡性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模型得出各城市竞争力强弱排名,预测的各城市动态、静态变化趋势能更好地为规划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根据研究成果,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提出城市间要因地制宜推动绿色发展、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区域内城市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区域整体互补协同等推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区域制定正确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数决策分析方法,对徐州市域产业竞争力做了实证研究,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合理,评价方法较为简便实用,得出的结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2012—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构建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良好,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环境规制对于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低于门槛值0.494时,环境规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只有环境规制大于门槛值0.494时,才能显著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3+5"城市群中的娄底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娄底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768.988 1×10-5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55.315 6%,其次是餐饮为39.762 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520.517 0×10-5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为751.528 9×10-5hm2,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但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有逐年增大趋势,应协调好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