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水兰  刘雪斌 《企业经济》2012,(12):131-13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LMDI模型和《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以工业内部23个细分行业为单元,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探讨产业结构效应的行业和阶段异质性。总体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结构变动对工业碳排放增加有抑制作用,但贡献率较小;不同细分行业的产业结构效应大部分为负,且抑制强度逐渐增大;从不同类型的产业来看,战略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碳排放量占比较低;区域一般产业和区域基础产业则占比高,碳排放量前6位的细分行业均属于这两类,其中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金属冶炼和压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个细分行业的产业结构效应恒为正,促进碳排放。因此,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减排,应大力发展区域战略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循序渐进推进区域一般产业和区域基础产业降碳减碳,培育富有川渝特色的绿色低碳产业,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创新川渝两地工业低碳化发展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经济圈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环渤海经济圈40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估,据此总结出该区域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和腹地的发展现状,同时总结了区域内三大板块的核心城市及其腹地的发展现状,从而得出资源在该区域以及区域内三大板块之间聚集与扩散的路径,以及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在该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颐 《中外企业》2002,(2):150-155
进入21世纪以来,苏锡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开始进入建设“苏锡常城市圈”的新阶段。但与此同时,建设“长江三角洲大城市圈和经济圈”也在区域内政府和学术界引起热烈讨论,加快长三角区域的整体发展已被提上日程。苏锡常城市圈是长三角的一个重要板块,正确处理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和苏锡常地区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圈竞争     
辐射能力不比长三角 在“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日益崛起和开发西部的浪潮下,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在东部沿海“三足鼎立”之势已形成。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对比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珠三角的名号不再那么响当当了。昔日借改革开放之机而红极一时的珠三角在发展后劲上有些吃力。  相似文献   

7.
产业选择对于欠发达区域而言,是推动其经济现代化重要的外在变量。本文以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为目标,以产业选择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现代化的关系为主线,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产业转移及选择的经济动因,据此对区域主导产业的演变规律和区域间主导产业的转移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欠发达地区以产业选择为手段推进区域经济现代化的产业策略。  相似文献   

8.
唐佳 《物流技术》2021,(1):73-77,111
在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和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成渝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物流运输能力、增加物流人力投入以及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物流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中央高度重视的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瓶颈制约及其体制障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治理更加科学高效,政府、市场和社会都应作为区域治理主体参与其中,交通、产业、环保、民生和公共安全是区域治理的重点领域,应形成涵盖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治理主体和交通、产业、环保、民生、...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一体化和产业经济带协同发展有关理论认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具有耦合机理,能实现价值链增值和产业链扩张.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成渝"双核"城市物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逻辑.依据物流产业发展的内生规律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以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制造业一体化联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朝阳市属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笔者认为,要落实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朝阳市必须站在一个更新的高度,按照“远接近联,协调发展”的思路,构建一种新的区域经济互动格局。即,以参加辽西沿海经济区的协调发展为基础,以参与辽宁“五点一线”经济带及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互动为背景,以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董艳 《价值工程》2007,26(7):24-26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环渤海经济圈包括京津唐、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三大板块,其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是不平衡和相对落后的。如何根据各部分的特点和关系,构建协调有序的流通框架,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实现本区域流通业的迅速发展,是当前区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环渤海经济圈要以流通产业为先导,优化资源配置,促使本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圈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它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前进的作用和力量越来越大。要想尽快使西部贫困地区发展起来,建立和发挥城市经济圈辐射扩散功能尤为重要,内蒙古的呼包鄂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特点等都为建立两小时城市经济圈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5.
借助逻辑增长模型以分析和总结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关影响,且基于三大经济圈,运用边际分析以及弹性分析,推断三大经济圈物流业所对应的单位增长将会给区域经济发展施加的促进作用。当物流业处于不同的增长阶段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会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形成津京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圈,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已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关键是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已是各界的共识。本文试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就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陶然 《价值工程》2021,40(27):48-50
铁路物流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为了解决长三角、环渤海与珠三角区域内部分城市中存在铁路物流效率不高的现象.通过选择铁路运输业从业者数量、铁路物流货运量、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服务业增加值等因素作为其投入产出目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与对2014~2018年三大经济圈中各个城市铁路物流行业的效率情况进行了测算并以2018年铁路物流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为基础的技术目标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铁路效率领先于珠三角,并且珠三角地区中省市存在铁路物流资源投入浪费,建议珠三角地区应当因地制宜,精准定位限制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物流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大都市经济圈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同城化"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战略。因此,同城化是大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性起步阶段,是开发建设大都市经济圈的前提和保障,同城化还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大都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20.
利用耦联评价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2006—2015年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和制造业创新效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以及制造业创新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均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级差异格局;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三大区域层面,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表明产业融合能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持续正向影响,西部地区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