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寻求改革与发展的稳定区间──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第二年的观察与思考陈甬军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已近两年。两年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无论在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历史水平和国际水平,为我国实行"三部走"的发展目标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渐进式改革"是"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种在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中的比较成功有效的改革,也是中国改革的基本方略";渐进式改革"模式在今天遇到一定的困境与难题。  相似文献   

3.
"红歌"作为中国革命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发时期产生和流传的革命精神歌曲,不仅具有其独特音乐艺术特征,它的传唱和推广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和先进文化,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对"红歌"的概念、特征、育人功能等方面的阐述和分析,探讨了"红歌"音乐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同"社会理想是中国人民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核心与主题,它贯穿于中国历代对于理想社会追求的全过程。从"大同"社会理想的思想渊源";大同"社会理想的整体预设与直接阐述";大同"社会理想的发展与嬗变";大同"社会理想的升华与系统总结及建构;"大同"社会理想的尘埃落地等四个历史层次勾画了中国"大同"社会理想的历史嬗变,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整体风貌与特质。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2013,(12):F0003-F0003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青年在行动"主题边会在波兰华沙国家体育馆中国角举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气候司、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世青创新中心组织了10余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参会。"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青年在行动"是本届"中国角"活动中17场系列边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由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气候变化司共同主办。边会通过主题演讲、展览展示、新媒体互动等方式,展示我国青年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宣传我国青年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赋税政策发生了八次重大的改革,其中不乏有减免农业赋税的政策,这些政策有长期减免赋税以劝农和临时减免赋税以救荒为主,表现出赋税减免政策的周期性、单一性、偏重性和阶级性。这些政策的出台,与中国古代一直奉行的"重农思想"、历史条件下的土地制度和政治人士的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必须全面认识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事实,看清事实背后隐藏的真相,认清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增强自身的"硬实力"的同时,注重发展"软实力",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自下而上"的改革方式,增强发展持续性的"后备军",加强宣传,在国际国内树立一个完整、真实的中国。因此,能否发展好中国的"软实力",对于中国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茉楠 《商周刊》2012,(17):20-20
中国由"超高增长"到"次高增长",甚至是"中速增长"的长期拐点,任何逆周期的调控和刺激性政策都改变不了这一趋势,接受现实,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把经济增长的重心放在推动整体战略转型和深层次改革上面,才可能避免中国"经济偏轨"。  相似文献   

9.
高帆 《商周刊》2012,(9):19-19
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内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外部冲击是通过"放大"和"催化"这些结构性问题而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率为8.1%,自2011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GDP增长率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呈现出下降态势。由此,引发了一些对于中国经济会否"二次探底"的担忧。从时序意义来看,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2,(11):88-91
"在朱清时心中,一所真正的大学应该彻底"去官化、去行政化",而"官化、行政化"正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积弊。"被外界称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于4月16日获教育部批准建立。转正后,学校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招取学生受到外界的普遍关注,如果回到一试卷定终身的老路子上,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对此,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表示,学校已经初步拟定了一个自主招生方案:以高考成绩为基础,但高考成绩只占总考核标准的40%。朱清时,一个自称"怀着高校改革梦想的理想主义"老院士,在深圳,开启了他的"南科梦"。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从2000年试点到2003年全面推进,再到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只用了6年时间就彻底终结了具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这项改革是农民直接得实惠最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重大变革。这一旨在根治农村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的波澜壮阔的改革,推动了公共财政对"三农"全方位的覆盖,带动了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变革,成为改革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启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天津雄心     
张韶天 《商周刊》2011,(14):48-53
策划前言一座600年历史的城市,距离首都120公里,乘坐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列车30分钟即可实现互通。因天子渡河得名,因南货北运成镇,因京畿门户的军事价值设卫,因中国近代独特的历史际遇被迫成为最早接受西方近代文明洗礼的中国城市之一。历史上的天津曾经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前沿和"洋务"的基地。  相似文献   

13.
回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历史上,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史,是一部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交相更替的运动过程。本文从学习古代改革史,总结古代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义及类型,并重点解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所谓"激将法",是指用刺激性的语言或反面的话语,鼓动人去做他原来不愿做、不敢做、做不了或没有充分把握做好的事情。在一部中国的历史长卷中,许多具有卓越智慧的领导者由于巧用了"激将法",不仅有效地达成了领导意图的实现,而且也促成了部属事业的成功,所以,在中国的历史词典中才出现了"请将不如激将"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缓解中国资源紧缺、降低资源依存度的战略需要,也是地勘单位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地勘单位"走出去"呈现出规模逐步扩大、形式日趋多样、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的特点。结合"走出去"的工作实践,就地勘单位实施"走出去"战略谈点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商周刊》2013,(14):86-89
过去一个半世纪的中国,生存于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历史边缘,到了21世纪,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那是各大世界民族展现普遍精神的舞台。中国的返场,东方睡狮的苏醒,将重新定义并改变世界历史本身,那就是一个"后轴心文明"时代的降临。中国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园区经济为考察对象,总结制度创新和改革的园区经验,前瞻其未来探索和改善的可能方向,观照"创新驱动"的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18.
“笼中虎”:一个金融制度变迁故事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金融评论》2011,3(2):22-39
中国既有的经济改革过程曾经出现过许多耐人寻味的制度变迁现象,"笼中虎"便属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这种现象产生于经济体制转换伊始的特殊时期并贯穿于迄今为止的整个改革过程;它一直对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产生着重要影响,却长期被人们视作偶或发作的短期金融"症状"而等闲视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初步描述与解读,本文发现,"笼中虎"的产生机制深藏于由"放权让利"改革所触发的财政与银行体系汲取能力的相向变化过程。由于国家无力在短期内修复与重建残缺的内源融资制度,最终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只有倚重以国有银行体系为核心的外源融资机制。作为这一过程合乎逻辑的制度后果,居民储蓄存款被迫承担起了支持长期经济增长的责任,而为了确保在银行体系账面上迅速积累的居民储蓄存款的稳定,国家又不得不慷慨兜揽了与此相关的几乎全部金融风险。尽管在既有的改革过程中"笼中虎"罕有发作甚至长期表现平稳,但对其潜在风险的担忧与防范却牢牢钳制着金融改革路径的选择。当随后的金融制度演进需要市场因素的成长时,才发觉金融市场化的空间已被既有的改革逻辑"挤出",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从此便注定长期遭受"市场化悖论"的困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更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达到让大学生把握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提升明辨是非能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两房"退市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抛开对中国外汇管理机构等所持"两房"债券的安全性有疑虑以外,我们应当更多地反思:"两房"作为一个政策性机构的得失,对今后的住房政策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