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时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要进行留存收益还原的原因,同时对留存收益还原是按被合并方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账面比例还是账面顺序来进行这样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了按被合并方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账面比例来还原留存收益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刘冠勋 《财会月刊》2007,(10):32-33
一、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涉及留存收益还原的问题 1.编制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企业合并准则》)的规定:在编制合并日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在抵销了合并方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其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后,需要做分录: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下同)”项目,贷记“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项目,以合并方合并日会计报表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余额(即确认了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后,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的账面余额)为限将合并方享有的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进行还原。  相似文献   

3.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只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但是合并方对被合并方在进行企业合并之前所产生的留存收益中,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应仅以合并方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资本公积"科目贷方发生额为限,将其从"资本公积"项目转入"留存收益"项目。  相似文献   

4.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只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但是合并方对被合并方在进行企业合并之前所产生的留存收益中,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应仅以合并方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资本公积”科目贷方发生额为限,将其从“资本公积”项目转入“留存收益”项目。  相似文献   

5.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核算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核算时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取得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相似文献   

6.
俞毅 《财会月刊》2003,(12):50-51
一、留存收益与剩余收益产生背景的区别 留存收益是一个历史概念,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根据<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依据公司章程等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时,一方面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将当年实现的利润留存于企业,形成内部积累,成为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分配利润或股利后的剩余部分,则作为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这部分同样成为企业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及其有关补充规定,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以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子公司的盈余公积作为子公司历年利润留存的结果,已形成子公司内部的积累,从而也形成整个企业集团内部的积累。为了准确反映企业集团内部提取盈余公积、内部积累的情况以及集团未分配利润情况,必须将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作为企业集团提取盈余公积的一部分反映。因此,在合并会计报表中通过抵销分录,将已经抵销的提取盈余公积的数额调整回来。  相似文献   

8.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其讲解的规定,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对于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  相似文献   

9.
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简称压减),是中央企业瘦身健体的重要举措,压减工作所采取的常见措施主要包括清算、合并重组、股权转让.清算时,清算企业在对资产和负债按既定方案处置后资产负债表最终归零.通过吸收合并消灭关闭一家公司的合并重组中,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来计量.合并方按接收资产和负债来处理,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相应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应当调整留存收益.股权转让可分为全部一次性转让或部分转让股权,丧失控制权的,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畅娟 《财会月刊》2010,(9):30-32
反提(或还原)盈余公积是指在将母公司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抵销时,已经将子公司个别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全额抵销,即通过贷记“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未分配利润”项目,已将其全部抵销。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企业按照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计提的,子公司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作为整个企业集团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应当在合并利润分配表中予以反映和揭示。  相似文献   

11.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而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所有者权益仍然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四个项目。  相似文献   

12.
1.要注意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是否等于损益表中未分配利润加上当期提取的盈余公积减去期初未分配利润,即两表中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的净增加(减少)额必须相等。如不相等。则应查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反提(或还原)盈余公积是指在将母公司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抵销时,已经将子公司个别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全额抵销,即通过贷记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未分配利润项目,已将其全部抵销。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企业按照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  相似文献   

14.
股东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在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股东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是所有者直接投入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由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在企业所形成的。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股东权益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  相似文献   

15.
母企业合并前若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则编制合并报表时无需调整其账面价值,但需调整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将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资本公积”并调整其净利润(针对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而言)。同时,购买方针对被购买方在购买日与交易日之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按原持股比例享有的部分调整留存收益及资本公积。此外还需编制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包括提取各项盈余公积和向投资分配股利或利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未弥补的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应按以下顺序分配:(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提取法定公益金。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储备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  相似文献   

17.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留存收益的目的是保证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有一部分留存于企业,不全部分配给投资者,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维持或扩大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保持或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弥补以后年度可能出现的亏损。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保护债权人的权益。留存收益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论留成收益     
论留成收益王顺金,朱金元,曾昌荣留成收益又称保留盈余,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和形成的资本,反映企业经营所得净收益的积累。它是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的重要体现,也是资本保全原则的客观要求。留成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盈余公积是企业按规定从...  相似文献   

19.
一、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差异 (一)控股合并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确认方式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相似文献   

20.
李雪  王惠  哈莹 《活力》2011,(1):49-49
一、三种资本的概念分析1.账面资本的概念和作用。账面资本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也就是会计资本。数值上等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额.又称为所有者权益。它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对商业银行资本最传统的理解就是这种财务意义上的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