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明絮语     
费城 《上海房地》2011,(4):64-64
清明,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关于“清明”,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词汇,因为祭奠和怀念。  相似文献   

2.
丁元海 《活力》2005,(3):43-43
“清明”的含义:《清明上河图》是宋人张择端的手笔,它既是价值连城的皇家珍藏,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佳作。为什么称为《清明上河图》呢?这“清明”二字的含义是什么?难道是“清明”的节令,人们扫墓时路上所看见的汴河两岸的景象吗?“清明”所指的是不是汴梁的“清明坊”到汴河口一带的风光呢?这“清明”所表现的是不是太平盛世政通人和的清明景象呢?所表现的是不是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兴盛繁华的景象呢?人们的观赏角度不同,各有体味,都言之有理。但专家研究认为,《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图画,而且也是数一数二的一幅北宋都城风俗画。  相似文献   

3.
清明诗话     
“又近清明,又近清明/向阳的坡上有我的祖宗/映山红开了一溪又一溪/年年清明,年年清明/种下的乡愁长遍了四月/过了清明,又等清明/清明在乡下的小村,雨丝密密……”这是诗人笔下的清明。诗人的清明是缱绻的、惆怅的;清明的天空是飘逸的、迷离的。  相似文献   

4.
陈文波 《潮商》2016,(1):1-1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转眼间清明时节又将翩然而至,远在异乡的潮汕游子都会千里迢迢归家寻根,缅怀祖先。清明,是一柱香、一捧土、一份思念,是对遥远故土的一抹淡淡的乡愁。  相似文献   

5.
清明时节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清明或许是最值得回味的日子。这一天,天空似乎总是阴沉沉的,时不时还飘着如丝细雨,把我们的思绪渲染得格外深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真不知还有什么日子能像清明一样,如此牵扯着我们的心境。  相似文献   

6.
清明刚过,“五一”又至。连月来,房价止涨微跌,让常年为“房事”过劳的劳动者,隐约瞥见一丝安居的曙光。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每逢清明节,人们照例要祭祀祖先,为逝去的亲人扫墓。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清明野望吟》便可窥一斑:“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清明节,海峡两岸中国人的谒祖节,思亲节。在我国台湾,清明节是一年八大节之一,节俗基本保持与闽南等主要祖家地一样。扫墓的祭品有牲礼以及五彩纸条,有的还带上干饭、白酒、泥蚶等。必不可少的是用糯米和“鼠曲草”(食疗兼优的野菜)制成,内包豆沙及芝麻仁、花生酥等馅料的祭品,谓之“清明果”,呈绿色,避开了象征喜庆的红色。祭墓毕,有的将清明果等祭品分赠常到陵墓附近放牧…  相似文献   

8.
清明     
写下“清明”一词,就觉有—枝花从烟雨深处斜逸出来,隐隐约约的还有牧童、酒楼、只可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想想看,清和明是多么吉祥与爽朗的字眼,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这两个汉字并列在—起,原本就应该神奇地构成生动的画面。这不,连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不然,怎么会有“满Q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诗句。这时节,刚刚从严冬酷寒走出的人们,在蛋黄般的嫩阳下,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可以如丛草般疯长…  相似文献   

9.
清明多雨,长江以南犹重。广东人以水为财,却又不能接受阴雨连绵的天气,又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鬼界的“旺季”,以“阴宅”就是阴间的房地产消费为主流,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产商也好,消费者也好,默契一般躲在“阳宅”里。  相似文献   

10.
王元刚 《乡镇论坛》2014,(22):12-13
这是一幅清新秀美的水墨山水画,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一个流淌幸福的江南村庄。这就是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清明被确定为法定节假日的第一年,祭祖、扫墓、踏青、吃青团等传统活动成为清明节3天“小长假”的主色调。  相似文献   

1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制度制约,推进民主政治,促进依法治理,坚持“四位一体”规范权利运行,构建政治清明环境。正本清源,增强正能量,中国巨轮定能乘风破浪,胜利到达梦想彼岸。  相似文献   

13.
《乡镇论坛》2008,(21):F0002-F0002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座以宋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历史文化公园,它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用巧妙的创意把宋代历史活化。游人进入清明上河园,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一幅活动的历史画卷。徜徉其间,常令人有“一朝步人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史话     
清明节史话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即明洁的意思。每年阳历4月5日(阴历3月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这一天草木萌芽,万物复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中说:“三月节,物到此节,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时我国大...  相似文献   

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为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不仅寄托着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也承载着生者情感宣泄的需求,充分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相似文献   

16.
“清明吃润饼,立春吃葱、韭,冬至吃汤圆、乌鱼”……时代列车以迅猛高速前进,忙碌的现代人习惯以快餐果腹,“什么时候该吃什么”少有人能津津乐道。 “节气不是老掉牙的落伍名同,而是从时代高速列车掉落的珠玉。”《旅人的食材历》一书开篇,作者洪震宇就这样书写道。  相似文献   

17.
墨家执政伦理思想中包含有丰富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墨家执政伦理思想以“兼爱互利”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以“尚贤”为政治清明的人才保证;以“尚同”为实现政治和谐的手段。研究墨家和谐社会执政伦理思想,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伦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近年来每逢清明节,一些党员干部却不讲清正廉洁,使清明祭祖活动越来越变味,风气越来越不正。一是动用公车、公款吃喝玩乐。每逢清明节,一些党员干部借祭祖之名,携妻带子动用公车往返于城乡之间,前呼后拥,以示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还有的借机游山玩水,大吃大喝,令基层苦不堪言,群众为之侧目;二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少数党员干部不讲党性讲迷信,借清明祭祖之际,有的请风水先生选“风水宝地”,迁祖坟,立牌坊,不惜毁林占地,大兴土木为祖先营建豪华阴宅;有的请道士,打斋酸,…  相似文献   

19.
春来椿香     
“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操心。”从微雨的清明到溽热的立夏.椿树丰盈着单调的餐桌,温暖润泽了干涩的肠胃,可以说香椿树是春回大地时给人们带来的第一笔丰厚的馈赠。  相似文献   

20.
春来椿香     
“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操心。”从微雨的清明到溽热的立夏.椿树丰盈着单调的餐桌,温暖润泽了干涩的肠胃,可以说香椿树是春回大地时给人们带来的第一笔丰厚的馈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