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五,用制造成本法代替完全成本法.准则规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分为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制造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和直接制造费,直接计入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财务费和销售费,不再计入制造费用.  相似文献   

2.
国有农场“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核算应改进于振山,张培元新财会制度将过去的全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将企业成本费用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后,简化了会计核算程序,符合各项费用属性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但在新制度运行中,有些企业由于对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3.
按财务制度的规定:“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体现为当期损益”。这一重大改革,不仅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减少了生产资金和成本资金的占用,更重要的是划清了成本和损益的界限,也是改变企业虚增利润或潜亏的措施。但是,将期间费用直接体现为当期损益,作为利润的抵减项目,也存有明显的弊端,这就是使企业可以利用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调节成本和利润,如将制造费用列入期间费用,则成本…  相似文献   

4.
森工企业木村生产的完全成本法是我国五十年代初期为计划经济而确定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实行计划经济过程中为发展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包含了属于期间费用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而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只包括与产品最直接和最密切的费用,属于期间经营性质的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一律不进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计算成本的好处很多,就木材生产基层单位而百,一是能简化木材生产成本的计算手续,不需要将期间费用在各村种(品种)之间进行分摊;二是有利于考核各木材生…  相似文献   

5.
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好处多曹桂田变动成本法就是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列入收益表内,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归并为“期间成本”,作为毛益的减除项目。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6.
“完全成本法”是我国五十年代初期为计划经济而确定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能完整地反映产品的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从1993年7月1日起,我国企业开始实行新的财会制度。按照新的财会制度,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将由原来的“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包括直接费用性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另外还包括期间费用。“制造成本法”是指企业的产品成本及存…  相似文献   

7.
制造成本法在理论上正如众所共识,其简化了核算程序,能够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有利于强化成本基础管理,分清责任,减少潜亏,符合国际贯例,作用和优点明显,但就实际操作而言,企业要适应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求生存,谋发展,规范核算,发挥所长,有几个问题必须正确对待。一、要全面把握制造成本法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新《两制》中的“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主要核算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直接费用等几个方面项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到制造成本为止,和传统方法最大差别在于是否将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全部分…  相似文献   

8.
变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收益表内,并用“期间成本”的名称,作为贡献毛益(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的减除项目。 变动成本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管理会计中,成本计算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按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划分口径和损益确定程序的不同分类最为重要。成本计算按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划分口径和损益确定的程序不同,可将成本计算方法分为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是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一、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的区别1.两者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要求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把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  相似文献   

10.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探讨续淑敏产品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因此,成本计算的及时与准确对企业经营管理尤为关键。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是采用制造成本法来进行核算的。产品的成本要素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的制造费用是除直接材料、直接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企业改革中,将沿袭多年的完成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就是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将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不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实施新会计制度,对产品成本核算采取了制造...  相似文献   

12.
现在很多学者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都在研究作业成本法,以期为价格决策和项目管理服务。但大多把重点放在对传统成本法中间接分配成本(即制造费用)寻找按成本动因进行合理分配的分配方法上,这种方法虽然使制造费用的分配更合理,但在成本核算内容涵盖的范围上,仍然与传统成本法相同,使成本核算内容的完整性和决策相关性大打折扣。只有将作业成本法看作是对无论大小的任何项目进行全程决策监督管理的实现手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与原来的会计制度相比,一项较大的改革就是在成本计算上以制造成本法取代过去长期施行的完全成本法。一、制造成本法的基本含义在以往的会计工具书或专著中,只有制造成本而没有制造成本法这个名词,既使是会计制度改革后,对制造成本法的概念也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要了解制造成本法应从制造成本入手。按一般解释:“制造成本是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它由直接材料、直接入工和制造费用组成,本期制造成本加上在制品期初存货,减去在制品期末存货,就是本期完工产品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4.
乡镇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计算方法乡镇工业企业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可以直接将归集的制造费用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去。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就需要将归集的制造费用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费用发生、归集的特征选...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它对于加强企业的生产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增强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财政部颁发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又颁发了九大行业的《行业财务制度》和《行业会计制度》,都明确地规定了在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采用国际通行的制造成本法,取代以往运用的完全成本法。这是我国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核算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6.
农业企业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的核算制度、折旧制度和费用开支范围等3个方面的改革:一、成本核算方法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分摊到各产品成本中去。完全成本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销售费用也按产品销售量分摊,费用分摊工作十分繁琐。②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是一种混合成本,不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现在很多学者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都在研究作业成本法,以期为价格决策和项目管理服务.但大多把重点放在对传统成本法中间接分配成本(即制造费用)寻找按成本动因进行合理分配的分配方法上,这种方法虽然使制造费用的分配更合理,但在成本核算内容涵盖的范围上,仍然与传统成本法相同,使成本核算内容的完整性和决策相关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新的会计制度规定,将现行制度采用的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这一改革,突破了我国沿用了几十年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我国会计史上一项重大举措,是一次模式型转换。下面笔者仅就工业企业新会计制度中,改完全成本法为制造成本法的必要性,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一、制造成本法的优越性制造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计算和分配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把全部成本费用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具体来讲,就是把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前两项组成制造成本。后三…  相似文献   

19.
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新方法──“工资、费用比例系数分配法”罗光乾《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农业企业和工业企业,间接费用统称为"制造费用"。《农业企业财务制度》第四...  相似文献   

20.
传统标准成本法存在的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标准成本法下,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实施存在如下问题:为了体现“价格”因素和“数量”因素而选用的“价格”指标和“数量”指标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制造费用集中归集不利于有效的分析差异、查找原因;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本身就不合理,从而导致企业由于执行不合理的“准绳”而产生不利后果。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将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结合起来,以克服其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