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进 《中国就业》2008,(2):51-53
苏州市经济多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近3年外来人口从257万增加到近400万。2004年,江苏省苏州市实施“新苏州人计划”,对外来务工人员按市民待遇一一落实,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新老苏州人携手发展,共享成果。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全市现有607万户籍人口,400多万外来暂住人口,总人口突破1000万人。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10万人,占总人口的51%;农业人口297万人,占49%;非农业人口从2004年起就超过农业人口。苏州市是全国最早实行城乡统筹就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苏州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就业为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3.
徐进 《中国就业》2008,(7):46-48
一、研究的背景介绍 2004年,江苏省苏州市实施“新苏州人计划”,对外来务工人员按市民待遇一一落实,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新老苏州人携手发展,共享成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已达1.1万多家,民营企业已突破2万家。用工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除原有本市户籍80多万名在岗职工外,还使用了大量外来劳动力。到2004年底,全市已有近300万外来人口.其中有70.7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用工管理,比上年净增14.6万人。与此同时.苏州市用人形式日趋灵活多样,许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用人日益普遍,劳务型公司也就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全市目前有劳务派遣企业20多家,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务派遣人员已达8万人。劳务型公司已成为就业路上的一匹“野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石家庄市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这给城市人口结构和社会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所研究的外来务工人员是以户籍是否为石家庄市户口来界定的。外来务工人员给石家庄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由于其外来身份,在政府公共和服务及福利体系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无法与本市居民一样享受就业住房等各项福利待遇。这种情况如果不有所改变必将影响城市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现状及其对繁荣舒适、现代一流新石家庄建设的影响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5月8日,“苏州一绵竹对口就业援助远程面试系统”调试开通并正式启用。苏州与绵竹两个相隔千里的城市,终于能在第一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今年二月和五月,苏州市又两次组团赴绵竹举行招聘会。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也组织了近40多次针对灾区务工人员的招聘会。据统计,目前苏州市区有400名灾区务工人员、16家用工单位享受灾区和对口援助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享受金额达18.78万元。  相似文献   

7.
城镇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涌进城市,形成了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其中,农民工是这部分人的主流,本文所指的外来务工人员就是这部分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涌向了那些城市化进程较快和制造加工业基地较为密集的城市。2003年,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达307.6万人,占当地总人口21.1%:同年,上海市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98.8万人和27.1%,广州为283.5万人和28.1%,深圳为406.5万人和72.9%。  相似文献   

8.
大量外来务工人口的涌入在为宁波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给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提出严峻挑战。从住房保障水平的概念出发,通过梳理当前宁波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的构成,并以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模型为基础对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水平进行系统测定,提出了当前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建设着重开展的工作,有效地增强对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文登市目前已有4万名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返工率达80%。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重返工作岗位,得益于文登市良好的务工环境。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岗位稳定,增强他们在文登就业的信心,文登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劳动管理的决定》、《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用工环境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外来工就业的政策,并不断完善各种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大量外来务工人口的涌入在为宁波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给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提出严峻挑战。从住房保障水平的概念出发,通过梳理当前宁波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的构成,并以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模型为基础对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水平进行系统测定,提出了当前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建设着重开展的工作,有效地增强对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国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留居意愿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人口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根据重庆市外来务工人员留城意愿调查问卷,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制度、区位几个影响因素选择13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年龄、职业、学历、在重庆工作时间、宅基地流转态度、婚姻状况几个变量对留城意愿影响显著。为促使他们市民化身份的转变,笔者提出三点建议:城市政府应积极妥善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住房问题,增强对其的拉力;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应着力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促进他们对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适应、认同和融入;学界应积极研究影响外来务工人员迁移的制度性障碍问题,尽早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覃乾 《中国新时代》2012,(12):46-47
如果接下来中国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将在900万人以上,而且,这不包括下岗失业人口、高校毕业生中失业人口和农业户口的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时报》日前报道《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目前出台。《办法》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不用缴费,就可享受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五大保险,从而把全市28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险体系。《办法》规定,外来工五大保险参保费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其中,养老保险费的61%打入外来工个人账户。一旦外来工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这一账户可随之转移,也可取出;符合缴费年限及条件的外来工到退休年龄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大病住院医疗费最高可报销90%。  相似文献   

14.
锦江之星1.2万余名职工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约占70%。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公司党委按照“职工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将关爱外来务工人员放在重要位置,并结合企业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从精神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他们最直接、最关心、最需要的实际问题,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家”的温馨、“家”的安全和“家”的和谐,处处体验到浓浓的“家”的氛围,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慈溪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数在不断上升,为了确保经济的顺利发展,让外来务工人员有归属感,进而能安心落户,参与经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其住房保障更是首当其冲.本文从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房建筑安全的角度入手,分析其存在风险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收费与敛财     
国家纪委、财政部于2006年,发出《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出或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规定暂住费等7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收费必须于2007年2月底之前取消.然而,在距离取消暂住费的最后期限只有一个多月时间的1月16日,郑州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却发出《关于严格执行暂住人口管理费的通知》,办理暂住证的各项费用非但没有取消,反而由过去的每年93.5元上涨到150元,并且必须一次性办一年.于是,暂住费收取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外来人员叫苦不迭.(见2007年1月19日《大河报》)  相似文献   

17.
据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该市的外来务工人口已达300万,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相似文献   

18.
江莉 《住房保障》2006,(5):19-22
探索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是满足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城市建设和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需要.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可考虑以下途径;即:用人单位提供住房、进行住房货币补贴、挖掘中低价的租赁房源以及分步骤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议从合理引导、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多元化金融优惠、加强邻近省市的沟通等方面规范外采务工人员的住房。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外来务工人员收入水平较低、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等特征,从个体本身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构建了影响其彩票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并运用DEMATEL模型分析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得出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主要结论为: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彩票消费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是阶层特征、彩票价格、娱乐方式和投机心理,最后提出了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理性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范围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在金融危机大面积爆发对就业形势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我们对全市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