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针对现行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的现状,提出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重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统一城乡税制、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间责权关系并精简机构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促进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果实行的是城市偏向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4.
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破除公共产品城乡二元供给体制.把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纳入到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逐步构建起完整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发展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的发展与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城镇化的稳步发展意义非常重大.然而,城乡之间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差异,小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低下以及小城镇公共产品供求之间严重失衡等问题都制约了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小城镇发展区域内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迫切需要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下的城乡公共产品统筹供给:理论分析及其现实含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城乡两部门在内的理论模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公共产品统筹供给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差异,在客观上,受到特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公共产品的“城乡统筹”,必定是指不超越现实经济发展水平的统筹。超越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客观条件来谈论公共产品的城乡统筹供给问题,要么,将最终增加农民负担,要么,将损害城市居民的福利。本文还对这一结论的现实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9.
一、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统筹城乡发展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而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又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乡镇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多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发展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主要特色,是城镇化战略的最大难点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点。突破乡镇发展难点的关键是解除制约乡镇发展困境的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与乡镇公共产品需求相比、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相比、与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的小城镇相比、与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相比,乡镇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难以满足乡镇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快速成长能力、乡镇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小康生活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的历史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是深化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农作制度改革的"单项突进"以及供需主体的双重缺失,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困境,并日益成为困扰和阻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本文在考察建国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轨迹的基础上,试图探寻新时期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调的制度安排,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充足而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奈件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公共资金投入不足、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供给主体错位严重是产生供需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矛盾,应加大公共资金投入、合理界定不同供给主体的职责、建立完善的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模式转变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组织层面的制度激励关系。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4省的土地整治政策及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当土地整治项目"控制权"在地方政府而不是部门,"晋升偏好"由经济需求向民生需求转变,土地整治模式综合度较高,公共品供给激励较强。土地整治模式的转变由与公共产品供给激励相关的控制权分配和晋升偏好的变化驱动。研究结论:地方"控制权"分配和中央"晋升偏好"的双重转变对公共品供给产生积极影响,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以及有更高的自主性并利于解决资金限制。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应抓紧机遇,适时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在对文化景观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文化景观角度分析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为促进小城镇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营造文化景观时应注意的原则与要求.最后论证了如何营造具有各小城镇特色的个性文化景观,并对几种较重要的文化景观,如:道路、建筑、广场和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科学的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调控机制是缓解土地资源瓶颈、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的四大行为主体-政府、规划师、企业、社会公众在小城镇土地利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指出土地集约利用的系统性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是行为主体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和积极参与,并努力实现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终极目标下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工业用地空间扩张的方式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是我国近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城镇工业用地空间扩张的方式为:飞地式扩张、沿线式扩张、斑块式扩张、散点式扩张;而空间扩张特征表现为:扩张速度快、占城镇用地比重高;非均衡推进;缓慢的分散→集中性;边缘扩张性;阶段性;交通导向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达镇试点改革的目标是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镇级市”的百姓,而公共服务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分析了经济发达镇公共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经济发达镇公共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