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立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分析与阐释了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探讨了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创新基础、科技投入、环境支撑、产出效益、持续创新等方面建立了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研究和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缋效的影响因素,对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企业创新能力、产品市场环境、中介机构、政府政策4个方面分析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绩效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绩效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价值共创、高端煤机装备制造业、高端煤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3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得出价值共创视角下高端煤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要素共分为3类,分别是核心要素(高端煤机装备制造企业、用户企业)、关键要素(政府、行业协会)和其他要素(科研组织、金融机构、其他中介机构)。将核心要素的服务能力和参与能力作为变量,设计出4种服务化模式,并着重介绍了其中3种高端煤机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内涵及价值共创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有必要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会受到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正向影响,同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评价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水平,与同类研究相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的经济水平与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2)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同时有逐渐稳定上升的态势。因此,应从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产业集聚、智能化发展、可持续性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轴承工业》2009,(12):34-34
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09中国装备制造投资与发展论坛暨2009装备制造业年度大奖颁奖典礼”上,瓦轴集团获“2009装备制造业年度大奖最具创新能力企业”称号。瓦轴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构建以技术为先导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方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现有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结合实际数据,运用DEA的方法,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影分析4个方面对我国30家典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整体水平较好,部分企业经营效率值偏低。最后找出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尽管我国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通过引进设备测绘、翻版制造以及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研制出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石油化工生产装备,建成了一批具有当代技术水平的国产化装置,但高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系统集成能力差,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相似文献   

8.
合作研发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散研发风险,有效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与政府的合作,构建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合作研发的组织模式,合理选择和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活动,建立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以提升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在于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技术,如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速铁路装备等.尖端复合材料、防腐涂料、防水材料等化工产品的广泛应用,可为工作于太空、海洋和陆地的特殊高端装备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客户期望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加之化工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生需求,无不在推动以精准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为代表的现代营销理论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快速落地。随着相关理论创新及应用实践趋于完善,实施精准化营销与(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有效结合创新市场战略是传统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化工装备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两者互为补充,相互支撑,有效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快速衔接,最终形成企业与客户等相关方的多赢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