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欣 《财政研究资料》2006,(15):F0003-F0004
一、财政支出总量的国际比较 我国的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保基金支出+政府债务支出)占GDP的比重从建国以来很高的水平一直在不断下降,到1995年已经降到17.7%(当年财政收入占GDPl7%)。这同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是相联系的。随着提高两个比重战略的实施,到2004年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27.1%(当年财政收入占GDP26.5%)。但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政府的公共收入,即财政收入和政府收入,这两个概念在西方国家基本是一致,但在我国这两者之间是不相等的,是有区别的。在我国,财政收入通常指一般预算收入,主体是税收收入,占90%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政府收入是由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2004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提出了非税收入概念,对政府收入进行了重新划分,分为税收入和非税收入,并明确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根据政府收入新的划分标准,政府收入可分税收收入、预算内非税收入和预算外非税收入,前两者构成一般预算收入。目前,我国政府非税收入规模是比较大的。2004年,全国非税收入规模大约为10523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的39.8%,中央政府非税收入为1627亿元,占本级财政收入的11.2%,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的非税收入为8896亿元,占本级财政收入的74.8%。从非税收入的规模看,以前我国的财政管理主要局限在一般预算收入,可以说我国的财政管理是不完整和完善的,因为从非税收入的概念可看出,它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目的或提供某些产品(服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以上政府确定的项目、标准,  相似文献   

3.
《财政监督》2006,(10):1-1
曾有传闻: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居世界第二。如果单计预算内财政收入,这个传闻肯定经不起推敲。然而,我国政府收入由预算内、预算外、制度外三块财力组成,后两者所占比重畸高。据《关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1627.98亿元(不含债务收入);制度内的预算外财政收入,有的学者估算为“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50%”,有的学者称每年可达到8000亿;制度外收入有估计为…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大体相当”者,也有称一年有5000亿之多者。如此算来,政府归集收入和公耗规模的确不低,公众负担的确太重。这三块资金中,预算内收入有结构调整之余地,制度内的预算外资金电有按公共财政理念加以清理和归并的必要,而没有法律授权、加重群众不合理负担、助长贪腐浪费之风的制度外收入为害更烈,急需取缔。  相似文献   

4.
《新疆金融》2011,(7):23-29
<正>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忧近期再次升温,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对银行体系的健康程度以及经济能否承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担忧。我们的分析表明:(1)与普遍持有的观点相反,中国大部分的财政资源是由地方政府征收并且花费的,而中央政府拥有很有限的可自主安排支出的财政资源。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出让收入平均为地方政府支出提供了30%的资金。(2)我们估计2010年年底地方政府负债总额约为GDP的30%,但近期不太可能出现债务危机,因为政府整体的债务水平仍然可控,并且拥有大量可处置的资产,同时中国的储蓄率  相似文献   

5.
如何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财务管理?我们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划清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的界限,设立预算外资金帐,由专人负责对预算外资金的财务收支核算,防止化预算内收入为预算外,或将预算外支出列入预算内开支。  相似文献   

6.
曾有传闻: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居世界第二。如果单计预算内财政收入,这个传闻肯定经不起推敲。然而,我国政府收入由预算内、预算外、制度外三块财力组成,后两者所占比重畸高。据《关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1627.98亿元(不含债务收入);制度内的预算外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7.
财政收支     
《中国传媒科技》2013,(4):124-125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预算内收入主要是指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财政预算内支出是指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各项事业经费、社会保障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科技3项费用及其他支出。财政预算收支是对政府年度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所作的安排,表明政府在财政年度内计划从事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本,政府又如何为这些成本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省按照财政部的要求,积极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改革,在十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打破预算内外资金界限,初步实行了综合财政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均作为政府可支配的公共资源,统筹安排部门的支出。预算外资金由财政按统一比例调控后(2006年财政调控比例为12%,2007年提高到20%),与预算内资金统筹安排。即各单位的支出首先由其调控后的预算外资金安排(扣除与预算外收费相关的成本性、补偿性支出),预算外资金安排不足的,再由预算内资金安排。除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半公益性单位外,其余单位不论性质如何,凡预算外资金和其他事业收入按支出政策能够满足其基本支出、必要的补偿性支出和一般专项支出的,一律取消预算内所有拨款。二、改变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安排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不再以上年预算或支出为基数,不是仅仅修改上年预算或核定新增部分,而是一切从零开始,对预算年度的各项开支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  相似文献   

9.
一、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 1、制约因素 (1)思想认识转变的困难。由于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主要表现为“收费”和“罚没收入”两种形式,且大部分政府非税收入没有纳入预算管理,因此一些单位领导对政府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缺乏足够认识,甚至认为政府非税收入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应归部门所有,把政府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有资金,致使财政部门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常感到无能为力。国务院在1996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中规定:“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然而,由于预算外资金设立的初衷就是用于弥补部门、单位和政府预算内资金不足或专门用于某项事业,具有很强的部门、单位和地方属性,致使无论是领导还是财会人员难以走出政府非税收入是自有资金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之后,从财权与事权划分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有了相对稳固的合同契约关系,地方政府按税种获得法定收入,并对其(地方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具有法定的支配权,即地方政府不仅享有“剩余索取权”,而且还享有“剩余支配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研究的有限数据条件和在理论基础及理论分析工具运用方面还较薄弱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寻求改进,以财政竞争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特点拓展了纵向财政竞争理论,将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财政竞争细分为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与纵向预算内财政竞争两种具体形式;通过纵向预算内财政竞争和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的博弈分析并结合地方财政数据实证发现,自1994年分税制建立以来,在纵向预算内财政竞争博弈和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博弈中,中央均占优,而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主导了纵向财政竞争博弈的最终结果,并且也成为了地方纵向财政竞争压力的主要来源;然后,本文从地方融资平台的根本功能属性出发,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数据和地方预算外财政数据,论证了地方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压力是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形成发展的重要财政原因.  相似文献   

12.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不可放松楚瑞生一、问题的严重性预算外资金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和职能时收取的管理性、证照性、资源性收费。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这部分资金数额愈来愈大。在有些地方,基本上可与预算内资金持平,甚至超过了预算内收入资金总...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上看,大多数国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用以解决地方财政不平衡的矛盾。地方公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地方政府广泛采用的筹资手段,如日本地方政府的公债收入约占全部债务收入的1/3,法国地方政府可自主发行5亿法郎以下的债券。  相似文献   

14.
自1994年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支出占地方GDP的比重越来越高.本文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市1994年-201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投资效率最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增加的拉动作用最强,西部次之,这说明我国中西部仍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中,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大修理支出的全部,奖励和福利支出的大部分,以及流动资金、行政事业费的一部分均来自预算外资金;约占总收入百分之十几的预算外资金,通过能源交通基金、建筑税、各种债券等形式上交了财政。可以说,预算外资金弥补了国家预算内资金的不足,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还应该看到,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和改革的推进。(一) 预算外资金用于消费性的支出过多。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奖金、福利支出增长过快,企业用生产性资金扩大消费的现象相当普遍。近几年,预算外资金用于奖励、福利方面的支出每年增长20—30%,远远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预算外资金的使  相似文献   

16.
支出管理是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加强农业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比较简单,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开支规定比较具体,支出管理也比较严格。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各种非财政拨款收入逐渐增多,而对这部分收入所形成的支出管理相对弱化,形成预算内资金管理得严,预算外资金管得松,支  相似文献   

17.
朱立清 《会计师》2009,(8):62-63
<正>预算外资金,顾名思义就是在国家和政府财政预算之外而存在的收支计划资金,它是相对于预算内资金而存在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来源的广泛性与任意性,其用途也很繁杂,几乎涵盖了所有支出项目,这就决定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难度与力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公共教育支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竞争、政府治理是分权后地方政府行为表现的两种形式。通过分析表明:前者对公共教育支出产生负向影响,后者对公共教育支出产生正向影响。在经济分权政治集权的体制下,中国地方政府更多的是对上级负责而不是对下级负责,更倾向于以GDP为主要目标进行竞争,而不是地方治理,这是地方政府投入教育的动机不足,导致公共教育支出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2009-2013年县一级的数据,研究了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县级层面上确实起到了财力均等化作用。经过转移支付之后,人均一般预算支出的不均等程度要小于人均GDP以及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的不均等程度。但是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的差异程度要大于人均GDP的差异程度,这说明现行的财政收入机制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更加放大了县域之间的财政收入不平衡。县域之间的财力不平衡主要来自于省内,同样也来自于省间、区域之间,因此在调节县域财力不均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县之间均等化时不能仅仅靠省级政府,同样也需要中央政府调节省与省之间的不平衡,需要中央与地方协同配合,但是保障县级政府基本财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县域之间的均等化主要责任在于省级政府。  相似文献   

20.
财产税应改革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地方政府由于其所占有的收入资源和承担的支出责任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着无法维持支出任务,有的甚至因理财不力造成债务沉重、危机四伏。现行政府的支出框架根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并通过收入分享体制间接地从中央政府获得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