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探索持续多年,然而推进速度极为缓慢。本文试从我国养老保障模式多元化的历史基础及现实状况作为分析视角,针对多元化养老保障机制不同权益的利益群体各自的主张,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滞胀、人口老龄化与政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纷纷改革其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其基本方向是市场化与多元化。文章总结分析当代西方国家养老保障市场化改革的主流思想:新自由主义、福利多元主义、第三条道路和新公共管理运动,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当代西方养老保障市场化思想对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宣华 《上海保险》2020,(1):39-47
“十三五”时期,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迎来了重要的战略发展窗口期,国家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倡导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养老险公司及养老金公司加大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创新力度,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投资管理水平,向大众推广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提高产品多元化服务水平,落实银保监会关于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长期化、净值化发展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4.
陈伟 《投资与理财》2013,(19):22-23
“以房养老”仅仅是养老手段之一,个人养老手段应该多元化,并尽早进行养老规划。可通过投资股票、基金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理财产品,来完善个人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5.
构建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供需失衡问题的重要举措。县域视角下推进农村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养老保障资源、推进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虽然多层次化已成为各国养老保障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对于多层次的划分标准还未真正统一。因此,本研究在厘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老年人的收入分层和需求分类,构建农村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农村多层次供需均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紧紧围绕纵向“分层+联动”的供给主体整合与横向“分类+匹配”的需求结构整合的供需分层适配核心理念,重点从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供给主体、多样化的养老保障提供模式和不同需求的养老保障接受者三个重要方面进行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聚焦农村养老保障多样化需求,助推分类管理与精准施策;二是围绕养老保障供需均衡,构建均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创新机制;三是实施农村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模式,丰富养老保障内涵。  相似文献   

6.
夏晶 《财政监督》2012,(16):13-15
一、引言当前,关于养老基金入市成为各方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这与我国目前的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狭窄,收益率严重偏低有莫大的关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养老基金作为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保命钱",将以投资渠道多元化和投资工具复杂化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对其投资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其保值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多元化养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下,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缓解我国养老难题的关键和重点。社会资本是解释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类发展问题的概念和工具。在我国,农村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伦理文化资本、社会组织资本和正式制度资本。在当前农村社会资本存量短缺、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农村老人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服务水平低、养老保障水平不高等养老难题。因此,必须从培育和壮大社会资本入手,增加社会资本存量,家庭、社区、社会、政府等多方发力,构建农村多元化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现实条件来看,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运行条件已经相当严峻.前有人口老龄化挑战,后有巨额历史债务纠缠;上有传统家庭保障功能弱化,下有就业方式多元化.从制度选择的角度来讲,应该从上述现实条件出发,科学合理地明确目标,把当前的紧迫问题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分阶段稳步有序地推进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在构建新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国内"以房养老"模式的遇冷,如何将国外成功经验运用到我国养老实践当中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界定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概念,分析了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现实困境,并论证了推行该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借鉴美国、英国、新加坡成功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经验,汲取日本该模式普及率不高的反面教训,结合我国实际,从政府职能、立法保障、产业培育、金融市场、文化理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梁媛 《云南金融》2012,(4X):259-259
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需要考虑各国不同的养老文化与养老历史的影响。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养老历史起源与养老文化出发,分析中国特有的"孝"文化与养老保障起源,在此基础上说明我国家庭养老的必要性,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构建适宜我国发展的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梁媛 《时代金融》2012,(12):259
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需要考虑各国不同的养老文化与养老历史的影响。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养老历史起源与养老文化出发,分析中国特有的"孝"文化与养老保障起源,在此基础上说明我国家庭养老的必要性,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构建适宜我国发展的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一直向城市倾斜,农村成为养老保障的短板。从供给主体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经历了传统养老制度、公社供养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养老制度以及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在养老保障上普遍存在危机感,渐进社会化养老、城乡投入不平衡以及精准化程度较低等因素都带来诸多挑战,农村养老保障一方面需求多元分化,另一方面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完善要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调整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与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模式的持续优化相协调,与农村养老服务治理体系的逐步健全相衔接。  相似文献   

13.
曹雪琴 《上海保险》2008,(11):54-59
本文从现代养老金融的基本模式出发,考察我国养老资产积累中,投保型养老体系发展的状况和问题。结合国际经验,探讨加强利用商业养老保险机制,拓展投保型养老储蓄工具,构造均衡多元化养老金融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崔兴岩  孙洁  于涛 《新金融》2013,(10):51-55
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亟需开拓养老新思路并构建养老新模式,以应对老龄化危机的严峻考验。倒按揭是"以房养老"模式的专有名词,作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形式,国外部分国家已通过倒按揭来保障养老。本文在分析我国老龄化危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倒按揭对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倒按揭能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挥作用的条件,以期能为我国推行倒按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确立适度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的精算模型,应用2001年~2009年数据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实际水平和适度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随后基于“新农保”的政策评析,对影响适度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多元化、多级化的社会,老年人生活保障也面临着迫近的老龄危机挑战和一场深刻的艰难改革。老年人收入保障一般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子女亲友、家庭养老。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多数老年人仍然靠家庭养老,他们在大家庭中获得食  相似文献   

17.
胡文秀 《新金融》2023,(4):60-66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落地实施,在政策指引和内生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养老金融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当前养老金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养老保障需求,仍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已有研究更多的是从供给侧视角开展,对于个人养老金融需求分析的研究较为匮乏。没有需求侧的消费需求牵引,高质量的供给也无法实现。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从供需分析视角探讨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研究思路:首先从需求端视角出发,在估计个人养老现金流需求、支出以及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角度分析了当前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现状,进而探讨了当前的供需鸿沟,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介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而后,在经济上分析了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情况下,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已是绕不过去的一道槛,是迫在眉睫、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本文在深入分析美国、瑞典和智利等国际上典型养老保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指出投保资助模式是我国养老保障模式的必然选择。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投保资助养老保障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确立适度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的精算模型,应用2001年~2009年数据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实际水平和适度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随后基于“新农保”的政策评析,对影响适度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