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风险新认识与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及方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国内对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存在割裂的倾向。通过对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本文指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单体风险与整体风险的差别,均在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二者的差别仅在于审慎监管的角度、方法有所不同。在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应充分吸取西方国家教训,加强从宏观审慎角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构建全面的金融业宏、微观审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物资,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豆作为内蒙古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黑龙江省,但近年来内蒙古大豆产业却出现萎缩现象,本文以呼伦贝尔市为例,分析了大豆产业萎缩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是金融监管的两大支柱。微观审慎监管着眼于防范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性风险,以保护消费者(储户和投资者)为目的;宏观审慎监管关注整个金融体系,着眼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为目的。二者协调才能是最完善有效的审慎监管。本文希望通过讨论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含义、特点及二者的关系,从三个角度分析微观审慎监管的失败的原因以及目前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审慎监管模式的情况,进而提出协调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现有品种,开发相关产业上下游品种是大商所推出新品种的一贯思路。以大豆产业为例,在抓住了大豆期货这一龙头后,大商所先后推出了豆粕期货、豆油期货等产业下游品种。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豆期货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现货商参与众多,有利于豆粕和豆油期货的平稳上市。同时,相对于完全新的期货品种而言,这种做法也降低了主管部门的审批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的供需现状,了解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表明我国大豆产量存在逐年下降趋势,而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大豆产业表现出严重的供求失衡。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数量逐渐攀升,其中转基因大豆占较大比重。本文在了解我国大豆进口规模和转基因大豆贸易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索缓解我国大豆供需失衡的出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上游涉及农民,下游涉及市民。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比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价格低,大豆价格大幅波动,严重冲击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稳定发展,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最近,我们深入到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就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深感保护我省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稳定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产业升级本质上是行业价值链的纵向提升和分工格局的优化,本文基于产业升级的背景,从价值链嵌入位置出发对我国行业税负特征进行研究:首先使用“上游度”指标,对涵盖我国三大产业的各行业在国内价值链的嵌入位置进行定位,提出对上、中、下游行业的定量划分标准,并利用增加值在纵向维度上赋予了价值链以“量”的度量,由此构建出由各行业部门所形成的呈“微笑曲线”形状的国内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基于宏观与微观(上市公司)两个视角对我国行业税负分布特征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宏观税负分布总体呈现“中游大、上下游小”的特点,由于行业特征和税制的原因,上下游实际税负呈现异质性;第二,基于上市公司的微观样本与宏观行业税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税制改革在上市公司微观样本中的变化更为明显;第三,我国税制改革总体上适应了产业结构调整,但仍存在与行业特征和变化不匹配的现象。文章的发现对于我国在当前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更好地深化税制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专栏上一篇文章讨论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对审慎监管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阐释。所谓审慎监管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所实施的必要监管。而且,针对防范单体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和针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只不过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前,宏观审慎监管长期被忽略或忽视,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最后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成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现金流运行中的政策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鲜有学者将企业现金流的研究视角放在宏观政策层面上,本文抓住了金融危机这一契机,以财政政策为研究对象,将其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分为财政政策在宏观层面的传导、财政政策在宏观微观间的传导、财政政策在微观层面的传导三大过程进行尝试性分析,得出传导链条,并提出了危机中企业现金流管理的两大关注点,以期对危机中企业现金流断流风险的防范以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发展大豆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大豆产业无论是与竞争性作物相比,还是与其他大豆主产区相比都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吉林省应充分利用大豆非转基因优势,打造绿色盾牌;实行大豆产业化生产和订单农业;发展大豆深加工技术和龙头企业;建立大豆产品市场质量标准和自主品牌;加强政府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建立健全适应大豆产业化经营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大豆产业发展,使大豆成为吉林省农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对原油、铁矿石和大豆等国际大宗商品需求越来越多。2009年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70%,但在国际大豆定价权方面,充当“大买家”角色的我国,话语力量仍然十分微弱。我国对大豆生产和收购成本高,大豆产业链不合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大豆国际定价中心等原因使我国大豆产业安全面临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2.
雨舟 《云南金融》2012,(7):51-51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由于国家补贴不足、加上进口大豆的冲击,中国的国产大豆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目前大豆的对外依存率高达80%。报道说,中国目前大豆产业的局面是产业链上游农民不愿种豆,导致中游大豆加工企业大面积停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是仅着重于单个机构风险头寸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目标,二者协调才是最完善有效的监管.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协调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宏、微观监管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监管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有效突破境外大豆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尴尬局面,促进有机大豆产业良性发展,成为我国大豆主产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以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佳木斯市为例,寻求发展有机大豆产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交易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从层次论来分析,可分为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其责任主体是政府,而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私人)风险,其责任主体是金融机构。因此,只有宏观金融风险才属于公共风险,与政府的财政责任有内在的关联性,构成财政风险的重要来源。基于这种判断,我国财政部门还承担金融监管的职能,以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有了全新的面貌,国际货运行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的发展国际货运行业,需要对国际货运存在的风险进行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了国际货运中存在的几种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此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宏观审慎有效监管,使宏观审慎政策有效发挥作用,对于防范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24个经济体1990—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作用机制方面,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抑制信贷扩张,降低了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异质性分析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在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为市场主导型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更为有效。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效力也存在差异,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力在经济上行阶段更为有效。本研究对于宏观审慎政策实施与政策工具选择、防止信贷过度扩张与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宏观审慎政策是国际社会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广泛共识和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普遍实践。宏观审慎监管是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为了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我国应把在国内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形式和实践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吸收借鉴国际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互补充的有效做法,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和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切实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志华 《金融与市场》2011,(2):45-47,5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国际社会认识到微观审慎监管的缺陷和不足,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开始重新审视宏观审慎监管,着力构筑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框架。本文在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对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分析我国金融风险的结构金融风险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微观的金融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和外部所发生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单个金融机构遭受严重损失或失败的可能性。宏观上的金融风险,是指发生地区性和系统性金融动荡或危机的可能性,微观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宏观金融风险。从理论上说,金融风险的处延是很广泛的,但从控制论的角度看,真正能够给中国经济和金融带来倾覆性威胁的金融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说,中国目前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