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凌 《理论观察》2023,(2):113-116
黄筌在北宋画论评价中从多面手逐渐演变为花鸟画富贵风格的象征符号,并由花鸟画标杆人物到稍逊徐熙,最终在士人品评中次于北宋的新晋画家。北宋画论与艺术创作鉴藏对黄筌的评价存在间隙,前者易使画家成为风格史的一枚符号,后者则以新的视角对前者进行补充。黄筌画史形象的演变反映出画家代表性的艺术特征随时移世异而愈发清晰,亦揭示多维度探究和解构画论的叙事有助于观察历史演进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吴士廷 《东北之窗》2010,(12):30-32
相比博大精深的山水画,花鸟画受题材限制就显得细微小巧,大气之作难得一见。五代是工笔花乌画发展的高峰,在美术史上被称为“黄家富贵,徐氏野逸”的黄筌和徐熙则代表了这一时期绘画风格。到宋代,宫廷奢靡,享乐于笙歌燕舞的安逸,在京城设立了画院,文人画始得兴起。画家深入生活,重视写生,其制作精巧,表现神妙富丽的图式,成为世界绘画史上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孟涵 《魅力中国》2012,(35):4-4
第一章黄筌的生平 黄筌(903年—965年),字要叔,成都人。自幼显现出绘画天赋,曾师从刁光胤、滕昌佑等。19岁被前蜀后主王衍录用,开始了宫廷画家的生涯。  相似文献   

4.
蕙质芳韵     
<正>植根文化深处艺术,必得文化水土滋养方舒展生长。周于苟热爱华夏传统文化,不是为做装潢的附庸风雅,搬弄概念。与她聊天,会不时地发现流芳千年的中华文化已经被整合在她的思维里、意识中和观念内,成了可贵的"艺术基因"。其实在中国绘画史上,古今著名的大家,如黄筌、徐熙、文同、王冕、徐渭、八大、郑燮以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者,皆以其前代文化传统为台阶,提升了自己的高度,他们的作品才具备了持久的艺术活力。作为当代艺术家,继承的是比前人更为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单一发酵底物,开展室内中温连续发酵研究。以容积产气率和物料产气率为特征指标,研究不同物料浓度和不同物料滞留时间对干黄玉米秸秆连续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期获得沼气工程适宜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连续发酵条件下有利于高TS浓度处理容积率的提高,但各处理物料产气率均随着固物滞留时间缩短而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产气情况及工程实际应用,建设秸秆连续发酵TS质量分数10%时固物滞留时间设计为20 d,若发酵TS质量分数为8%时,固物滞留时间设计为15 d,该运行参数为秸秆沼气工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健 《黑河学刊》2012,(12):28-29
吴冠中先生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往来具象与抽象之间,特别重视画面中点线面,黑白灰,红绿黄的结合与搭配,以及色彩的情感表现所形成的强烈的形式感。对吴冠中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的剖析,论证了其色彩语言的形成和自成体系的用色原理。  相似文献   

7.
归纳沧州人的性格,精确地说明白沧州人就是什么性格或不是什么性格,不是很轻易的事情。因为各阶层各领域各类形色的人,都在自己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着个人的性格。沧州人的性格也如同我们的大运河和我们的渤海水,也是不断地流动与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邓广荣 《魅力中国》2014,(21):91-91
绘画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绘画语言不同的运用,就会创作出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绘画能够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艺术的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唐毓辉 《魅力中国》2011,(5):206-206
每个班级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成长经历,有多少成长经历,就塑造了多少种不同的性格,要使得具有不同性格的孩子坐在同一教室里,融合到共同的学习或生活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3,(3X):50-53
<正>城市就像一个人,有自身的外貌形象和性格内涵,正如男女老少各自有不同的性格一样,城市也各有各自的性格。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铺张和喧闹,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精巧和安静。人们每到一个城市,总会对这个城市有一个或深刻或概括又或者是朦胧的感性印记。"王者"有如北京北京作为国都,它聚集了明清留下的建筑和"王气",不少外地出差到北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