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当代财权统分结合,前后重点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政权。在财权的配置问题上,实行统分结合。在改革开放之前横向是以分权为主,纵向以中央集权为主。改革开放之后是以扩大地方财权为主,淡化横向分权。(一)计划经济时期财权的统分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时期一般被称为计划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的国家建设重点先是政权建设、制度建设,然后依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权益配置。  相似文献   

2.
税收是古今公共品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税收权益配置是历朝历代面临的问题。中国历史上既有以地方为主的配置,也有中央集权为主的配置。何种取向更利国利民呢?这是税收体制改革必须弄清楚的。本文以史实为据,以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在总结古代、近代中央与地方之间税收权益配置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当代的实际,分析是非得失,阐明中国当代税收体制改革应有的取向。  相似文献   

3.
孙朋朋 《财政科学》2021,(5):138-146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地方财政,地方财政究竟何时出现及其具体判断标准为何等诸多问题,当前学界仍有较大分歧.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财政史的论著在使用地方财政以及财政分权等词汇时,仍存在套用现代财政学概念以及模糊边界的现象.然而中国古代财政与现代财政的内涵与外延皆有着明显差别,若将地方财政学的相关概念套用到古代地方财政史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效只能是削足适履罢了.而以中央与地方以及各级政府间的财权分配,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财政史的视角,以此对地方财政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剖析,可对地方财政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精准解读,并为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财政史提供新取径.  相似文献   

4.
1978至1993年间,为适应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要求,我国的财税体制进行了以“放权让利”为特色的“包干”制改革,按照“包干”具体形式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各阶段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及前后延递性。中国财税包干体制的运行,立足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地方”两个关系全局的基本关系,从而为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自建国以来,围绕财权与事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一直是我国政府所关注并不断尝试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税制度,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关系、发挥二者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  相似文献   

6.
全国农村基层财经干部培训班从2004年在浙江杭州举办第一期,到去年已经举办了二十一期,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达到了2361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