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门浩历史街区作为重庆主城区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被称为长江南岸老重庆的标本。面对不断加剧的发展压力,龙门浩历史街区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态类型学从不同尺度层级对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进行解读,有效揭示其内在特征以及历时演变过程,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实践的操作提供基础性依据和切入点。运用形态类型学理论,从城市脉络、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历程、形态肌理和建筑类型等方面对龙门浩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进行分析,探究形态类型学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P1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潘航 《价值工程》2014,(2):300-302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地方性文化集中展现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在土地利用、传统商业发展、地方性文化保护、街区保护和修缮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提出了历史街区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文化维度(TSC)"三维一体"的多维保护模式。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将历史街区多维度的保护模式与文明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相融合,探索文明街历史街区整体、活态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邵晓晖 《企业导报》2011,(17):159-162
我国城市正处于旅游业的大发展和城市更新改造的非常时期,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旅游资源,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刻不容缓。武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备面积大、集中于城市内环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历史街区,本文在分析了武汉历史街区的特色基础上针对各历史街区的特征尝试提出了各自的旅游开发定位。  相似文献   

5.
如何保护好历史街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从1986年到今天,保护与更新实践一直都在不断发展,经历了几种比较典型的模式。文章分析了从1986年的几种典型的历史街区开发模式,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吴静激  袁媛 《价值工程》2019,38(35):4-6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演进的见证。它们对激活传统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在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既促进了历史街区重焕光彩,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永福 《民营科技》2011,(2):278-278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整治工作是弘扬中华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城市历史脉络的断裂,让历史街区得以生存并与时代同步发展,如何保护好历史街区,如何做好历史街区的规划与整治,已不仅是政府与建设部门思考的问题了,在此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使我国的历史文化更加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消费结缘,就意味着文化作为特殊的商品参与了消费,文化消费对社会建构的影响日益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 以文化消费为视角,以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发展历程入手,阐释了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文化消费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武联  沈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110-114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和象征,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氛.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兼顾历史与现在、物质与非物质关系,同时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更新等多方面的关系.中国一汽历史街区是长春市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价值和现状,从强化空间景观规划、建立...  相似文献   

11.
当前,商业功能保护与植入已基本成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必要手段,对历史街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正负面影响。如何对历史街区进行有效的商业开发控制与引导,形成适度的商业量,营造适宜的商业空间,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重庆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对历史街区的商业化现象和商业化程度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估,进一步提出历史街区适度商业化的评判标准,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研究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历史街区适度商业化的规划建议,以期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利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建筑和小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居民生活品质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文章阐述了成都市宽窄的改造中,运用整合空间,功能重构和文脉延续的空间改造途径,这些改造途径改变了历史街区原来混杂的空间结构,使宽窄巷子充满新的街区活力。  相似文献   

13.
于超 《价值工程》2012,31(14):74-75
哈尔滨是地处祖国东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以她独有的魅力,在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历史街区是传承本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本文结合之前中央大街改造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新一轮中央大街历史街区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在中央大街历史街区的改造中应如何做到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结构,推动城市更新,提出了一些方法和设计案例,以求为今后哈市历史街区改造提供些许参考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历史性城镇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回顾我国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与近期街区保护中的问题,简述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中的方法探索,论述包括识别、保护、发展、管理四个层次的可持续系统性保护框架:从历史的"过程"性和"层次"性中研究遗存分层积淀规律,从环境、格局到遗存的整体保护路径,从更广阔的城市发展背景中审视街区可持续发展支撑,从规划实施与管控风险的角度设计保护规划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的文脉影响研究,对于指导旧城更新,尤其是进一步科学引导历史街区更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北京前门大栅栏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分析法,从游客的场地感受出发,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历史地段游客的场地感受进行了调查,分析历史街区改造后城市文脉的存在和延续的问题。利用Statwing分析工具,分析各个场地感受因素对历史街区文脉的影响程度,总结城市更新对历史文脉的影响因素与模式,为未来历史街区改造的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利用地下空间去主动弥补、协同地面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思路,探索了地下空间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中的角色、作用与策略,提出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在空间布局、功能开发、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规划方法和资源评价、需求预测、专项规划、低碳节能、保护协调、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实现其"地面保护、地下发展",不仅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城市节地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历史街区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历史街区改造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和中心城区的整体风貌,对于城市历史文脉传承、 传统文化传播和提升居民归属感同样意义重大.但随着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历史街区使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公共广场或城市公园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历史街区改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国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进行分类研究,试图找到一条有效保护历史街区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喀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喀什的文化特色在新疆最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欧亚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形成了独特的古西域文化特色,喀什历史街区形态和传统建筑特色在中西亚城市发展历史上曾经普遍存在,但在上世纪后期已消失殆尽,在我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唯一保存下来了一片古城街区.但历史街区居住人口稠密,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与现代化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在处理历史街区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上,需要得到名城保护及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老道外街区是中华巴洛克的建筑代表,研究基于共生理念探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情街的更新发展,从历史街区与城市功能、新旧空间与历史文化、院落与业态经济三个角度分析历史街区的“共生”发展,以期达到激活历史街区和活力再生的策略,实现物质文化的有效保护与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