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的迹象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重视其背后可能隐含的隐性不良贷款风险8月15日,银监会公布了我国银行业2季度的相关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2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季度持平,继续维持在0.9%的历史低位,但不良贷款余额较1季度增加了182亿元至4564亿元,连续3个季度出现上升。尤其是,温州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了连续12个月反弹,不良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市银行为例,指出商业银行目前存在不良贷款率高于世界先进水平;股权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善;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可比性较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优化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提高商业银行信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宏观经济的不同周期,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是不同的,理解宏观经济如何调节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对于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08—2018年15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等,对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及宏观经济对其影响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杠杆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宏观经济通过加强或削弱商业银行杠杆率、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产生调节效应.针对结论,提出了加强对杠杆率监管并引导适度杠杆率水平、合理化资本充足率监管并多渠道增加资本金、建立动态监管机制以促进资本高效安全运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A股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建立了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与不良贷款的关系。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与不良贷款呈非线性的关系,短期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总体上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但长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缓解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互联网金融推高了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时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互联网金融对全国性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各异。为此,本文从管理层面和市场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能过剩和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逐渐向金融领域传导,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防范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对上市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仍需不断完善.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我国116家制造业上市企业划分了信用风险等级,进而建立了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将对整个经济改革乃至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其它种种原因,大量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发展的软肋,成为银行企业走向现代企业的羁绊,也严重威胁着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正是在此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通过正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成因,借鉴他山之石,对新形势下我国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思考和探究,以期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从账面数据来看,中国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并不高,甚至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不良贷款率都在可控范围内。但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下行、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应付账款坏账加重导致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呈现抬头之势。上市银行年报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12年不良贷款总额接近3300亿元。除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农业银行继续保持"双降"之外,工、中、建、交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呈上升态势。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直接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境,不良贷款率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持续暴露。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超国际认定警戒线,并且由于统计口径不完备,山东省实际杠杆率水平高于当前计算结果,已无加杠杆空间。从当前可计算的杠杆率分结构看,山东省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基建行业及国有企业。通过对山东省内2009年以来17地市的杠杆率与不良贷款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良贷款率与杠杆率变动之间存在稳定的反向关系,杠杆的加速变动会加大金融风险的暴露。建议应在稳步去杠杆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使非金融企业与区域金融体系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不良贷款率是银行日常经营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目标,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行分析,寻求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相关因素,并对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商业银行》2014,(4):34-37
自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出炉后,市场掀起了对不良贷款的热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保持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低位后,回升到1%,比年初上升了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年初增加近1000亿元,并呈现出连续九个季度持续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已经公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呈继续上升势头。不难看出,商业银行似乎已经进入新一轮不良贷款的反弹周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Hodrick-Prescott滤波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而经济增长只是对不良贷款率向下的变动趋势有明显影响,对不良贷款率本身波动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2012,(17):9
8月15日中国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拨备覆盖率为290.2%。8月15日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4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利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提高利率会推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正向冲击,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D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负向冲击,但综合影响是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以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并基于合理的增长趋势假设和最适合对商业银行进行估值的股利现金流折现模型,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内在价值进行估值。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6家上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市场价值被低估了,主要原因来自目前投资者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披露不足、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未来存贷利差减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等方面的担忧。本文结论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综合化经营,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减少对净息差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银行业不良贷款加快暴露。本文以2012年3月-2015年3月的浙江省银行机构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浙江省不良贷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指标、企业亏损面、贷款担保方式(互保联保类贷款占比)等三个指标对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影响最大,且均呈正相关关系;信贷规模、投向行业集中度、贷款投向企业结构、多元化经营水平等指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有显著影响。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竺暐 《银行家》2012,(12):16-20
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如期上升。尽管目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仅仅表现为"微增",但市场普遍认为商业银行注定要告别不良贷款"双降"时代。未来,银行不良贷款将进入"爬坡"时代。日前银监会公布的三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威胁,而且会对金融系统稳定造成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分位数、时域和频域连通性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高碳行业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代表的金融风险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极端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高碳企业的影响,以及高碳企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均远高于正常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上述变量的影响。其次,气候变化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且重大事件加剧了变量的溢出效应。因而,相较于长期风险,应当重点关注气候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对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出双升的趋势,信用风险成为了银行面临的首要风险。实践证明,风险预警对防范信用风险、控制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多数商业银行的授信客户结构中,小微企业的授信占据了主要地位,开发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预警模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78家公司作为样本,构建了KMV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有问题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我国信贷高增长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各方关注。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发掘不良贷款存在的根源,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银行业运行情况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素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对资产价格、固定资产投资、通胀率、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银行利润等指标与不良贷款率(或不良贷款余额)的因果关系、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整都是影响不良贷款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