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使用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数据描述了过去几十年中国婚姻市场的匹配情况,并重点探究了婚姻市场上的不同匹配模式与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婚配模式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高攀"给居民带来满足感和与个人成长的环境很有关系——"高攀"在生活满意度的优势只在农村地区较为明显,在城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我从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很幸运地分配到了豫剧大师马金凤领导的洛阳市豫剧团工作.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能够长期与马老师同台演出,耳濡目染,近距离地接受豫剧马派艺术熏陶,加上自己刻苦好学,有一定的艺术潜质,艺业也算有了较大的进步,我的表演在观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能促进经济条件收敛。通过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支出,改善投资环境,引导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通过财政和税收引导和鼓励先进地区改变过分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增长这种缺乏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玻璃幕墙下的劳动力流动——制度约束、社会互动与滞后的城市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和地区间的流动是在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国内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出现的。规模日益庞大的流动劳动力以流向东南沿海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但由于户籍、土地等制度的制约,劳动力流动短期特征明显,但趋势又是长期化,因此,形成了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早期的实证研究注重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政策环境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流动,较新的研究从人力资本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为劳动力流动的动因提供了新的见解。但是,如果要解释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就需要在制度约束和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研究社会互动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有效推进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应该包括以提高教育为主的经济政策、以促进信息交流为主的社会政策,以及推进城乡融合为主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5.
@ 1998年,我从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很幸运地分配到了豫剧大师马金凤领导的洛阳市豫剧团工作.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能够长期与马老师同台演出,耳濡目染,近距离地接受豫剧马派艺术熏陶,加上自己刻苦好学,有一定的艺术潜质,艺业也算有了较大的进步,我的表演在观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其创始入李彦宏,是一个儒雅、内敛、低调的人,却又往往出其不意,创造了很多奇迹。在他的领导下,百度从一家中关村起步的小公司,历经10年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巨人,并已成功踏上了多元化、国际化的征途。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认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所实施的片面城市化政策导致政府对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了劳动力区际流动的隐性成本,降低了劳动力的区际流动性,阻碍了我国产业在空间上的高效集聚。因此,为提高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水平和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有必要着力推动以流动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相似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是人与环境匹配这一研究范式的两条支流,已有文献对这两个构念的研究呈并行研究的趋势.文章对相似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进行整合研究,基于雇佣关系理论建立相似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的关系模型,并且通过实证检验P-V Fit和N-S Fit对员工态度影响的机制.结果发现,N-S Fit在P-V Fit与员工态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尽管P-V Fit对工作满意度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但是中介N-S Fit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处在“刘易斯拐点”上,员工需求的满足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标准,也是80、90后成为人力资源主力军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流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基于“良田种树风”的一个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良田种树风”现象的一个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使得“弃粮种树”的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不再是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土地抛荒的被动选择,而是农户在综合比较收入效益的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反应。土地细碎化又使得相邻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了“良田种树风”的愈演愈烈,进而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威胁。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冲突,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一种内在机制,进而为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职匹配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职位角色要求,最后指出在校大学生入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准备。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通过对"良田种树风"现象的一个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使得"弃粮种树"的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不再是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土地抛荒的被动选择,而是农户在综合比较收入效益的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反应.土地细碎化又使得相邻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了"良田种树风"的愈演愈烈,进而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威胁.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冲突,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一种内在机制,进而为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文章构造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均衡状态重建的H-T模型,并应用计量方法对农民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户资金可获得性、改善农村信息来源条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拓宽非农业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均衡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户分离”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导致“户籍城镇人口”和“统计城镇人口”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均存在较大程度低估。为排除人户分离困扰,本项目从乡村基层调查(农村劳动力输出演变趋势和农村人口结构现状)考察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已在世纪之交出现增速缓缓向下的拐点,民工荒不是短期性、局部性、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我国城市化进程没有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不存在速度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城市化政策需要从加速增长的速度型向稳定增长提高质量转型。 相似文献
18.
城乡问题追根究底要回到人的问题,因此劳动力流动是关键.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既有研究带有碎片化特征,不利于形成完整的认识.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影响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建立"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模型",对影响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各个层面的要素,以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收入、区域经济、制度、环境和劳动权益保障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直接要素,个人、家庭是间接要素,政府、市场和社会是干预管理要素.站在系统的角度,劳动力合理流动体现为通畅性、均衡性和适应性,可借此特性提出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运用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发现,我国存在着明显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劳动力流动减缓了经济收敛的速度,且对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并没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一发现也证实了东中西地区差异缩小而南北地区差异扩大的结论:东部地区呈现“收敛—收敛”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发散—收敛”趋势;对于南北地区,北方地区表现出“发散—收敛”的趋势,南方地区则一直是发散趋势;此外,劳动力流动率对主要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劳动力流出地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