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语言不只是一种表达工具,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踪迹,成为该民族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主要载体.本文将就汉语语言的符号功能;汉语语言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汉语作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语作为重要的一种国际交流工具,在翻译传递过程中具有严谨、客观、高效的特性。因此,在语言翻译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对文字语言进行精准性翻译,还要注重对文字语言内含的文化精神、思维方式等进行全面转移,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互相移植和传递,推动文化交流和推广。由于历史发展历程、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导致英汉语言体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给英语语言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文化障碍,如语境差异性、语言空缺、母语文化干扰等问题,直接影响英语语言翻译的效果。分析英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及其障碍,探究解决英语语言翻译中的文化障碍问题的策略,保障翻译工作的高效开展,确保在英语语言翻译中能够对文化、思维方式进行全面转移。  相似文献   

3.
汉语文化负载词负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其英译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输和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全球化语境下,英语世界化和全球文化"美国化"趋势明显,英语文化负载词在汉语语境中的传输远多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语境的传输,中西文化交流极不平衡。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按照生态翻译学观点,改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优化其翻译策略可促进汉语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语境的传输,并维护汉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民族身份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人的思维和行为,受一定民族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的形成同我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又密不可分。东方人和西方人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他们在战略上和文化上的类属性思维有很大差异。本文首先讨论:什么是生活生态和民族文化及民族4L理论(土地=land,语言=language,生活方式与精神信仰=life style and spirituality,领袖=leadership);第二,文化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第三,什么是类属性思维?为何要使用类属性思维?第四,民族文化和类属性思维的关系如何?民族文化有自我性和认同感吗?第五,民族战略规划同类属性思维有何关系?第六,类属性思维(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策略举例一美国文化(好莱乌电影)和中国文化(如孔子学院)。最后是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针对大学英语文化教育的现状,本文通过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来论证中西文化差异,提出了文化教育的三个原则:平等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及综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会遇到因民族文化传统和习俗不同而产生的语言交往方面的障碍,社会文化知识构成语用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知识是构成语用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必须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并应用语言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进行交际,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排除汉语思维干扰,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培养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任何语言都不独立于文化之外,换言之,语言与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直译,意译,借代和直、意译结合的四种翻译方法,将对英语,汉语词语中带有国俗语义的词语进行对比,从而找到两种语言中等值的传递语言信息的最佳方案,获得语言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英语是英语全球化、本土化的产物。本文以前人对中国英语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中国英语所具有的汉语语言特色和中国文化特色,并阐述了其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广告创作不仅要注意人类共通的兴趣爱好等共性因素,还应关注各民族的个性因素。台湾不少广告佳作在汲取西方广告精华的同时亦较好地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获取了很好的广告受众效应。立足于精神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三方面探讨民族文化特色在台湾广告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浅谈色彩词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的词语都是由词汇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符号系统,它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是表达交换各自信息与思维的主要手段。在中、英文之中,色彩词语在各自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联想。 red红色。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中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它节日。这从英国人使用的日历上便可看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通常都是以红色标明的。同样,汉语中以“红双喜”为例,象征着传统的喜庆吉祥。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构成民族的基本因素。语言,文化,思维三者是密切联系,不能独立存在的。本文作者从英语语言,文化和思维的角度来探讨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尤其能反映出文化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众多的关于动物的成语或习语.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英语国家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代表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比较十二生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的象征意义,从而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及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程冰  张建军 《经济师》2009,(5):120-121
文章通过分析语言、文化和思维模式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外语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也是学习新的文化和思维体系的过程。该过程同时又对原有思维体系产生影响和重塑的作用。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字本身,同时也要学习那个民族的整个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了解三者的互动关系对外语学习过程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映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国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09-210,263
以英民族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是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为此,英语学习者应该在思维和语言辩证统一关系理论的指导下,从不同角度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详实的实例进一步感知该差异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映射。其目的旨在培养英语学习者洞察思维差异的自觉意识,从而逐步容忍、顺应这些差异,最终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为蓝本,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进一步指出阻抗式翻译策略在向强势英美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交际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英语交际中,如果我们不注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势必造成交流的障碍.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两种交际语言的列举与对比,阐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丁晓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9):239+248-239,248
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式思维的影响下中国英语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形成了独特的特征。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层面探讨中国英语呈现的不同特征,从而得出相应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关心的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现在人们意识到对语言影响的外在因素的探究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学习和运用某种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与外语密切相关的文化习俗。本文粗略探讨了英语文化(主要指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本文只探讨语言交际这方面最常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因素的词汇,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文章通过对中文中英语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运用方式的详细归纳,探讨了这些外来词对我们民族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报喜 《经济纵横》2009,(7):79-80
在我们积极探索西方精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之时,西方人却对中国的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了兴趣。"人能弘道",不遗余力的文化传承,使民族的成为世界的,中西的思维方式由碰撞到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反应。"道亦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