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炒房团的投资购房行为引起了房价非规范的飙升,为保护城市居民购房利益,政府必须出台宏观政策调控房价至合理水平。因此,确定房价水平合理性的评价方法尤为关键。结合我国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分布情况,分析了房价收入比应用的局限性,并从消费结构视角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同时以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大城市为例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廖长峰  胡志涛  黄跃平 《华商》2008,(16):47-47
我国现行评价房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是房价收入比,但是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忽略旧房市场,没有考虑住宅市场结构,低估了我国居民的购房支付能力,致使我国现行的房价收入比远大于国际平均指数。针对这些缺陷,本文对解决方法做了分析改进,使房价收入比能更好的反映房价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中城市的住宅用商品房价格明显已经过高,过高的房价致使城市居民购房成为基本民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多项房价调整政策,然而效果却不是很明显。本文旨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剖析房价上涨且难以下调的现实原因,从而为怎样调整房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利率、居民收入、经济增长与房价的关系。由于利率是一把双刃剑,利率对房价的调控力度是有限的;我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还高于发达国家,一线城市的居民收入高,可面临的房价更高,他们面临的购房压力最大;房地产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简述房价收入比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2002年~2010年中国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在整体上,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虽然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空间非均衡性突出、区域差异明显,特别是部分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相对偏高,应通过适当的调控措施抑制这类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其房价收入比回归合理范围,减轻普通居民购房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周佳明 《浙商》2010,(10):90-90
4月中旬,受国家出台一系列抑制炒房及投资型购房政策的影响,钢材期货连续下跌。但是市场的过度反应恰是逢低买入的良机,从各因素分析,钢价的向上走势并没有改变。房价调控政策频繁出台4月15日,国务院公布新一轮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新政,被称为新“国四条”;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陕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文件正式下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温州城市空间的扩展与结构的变化,使温州的住宅片区划分发生变化,基本形成了内核式圈层结构。居民购房受房价的高低,住宅区位的交通通达性,环境条件是等客观条件影响,温州城市居民的购房区位选择结果反映了温州房地产格局的变化,房地产开发商应合理选址,准确定位住宅项目。  相似文献   

8.
陈璞  孙建永 《华商》2013,(3):60-60
近期各地楼市一片“涨”声,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会议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在继2011年之后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此外,会议在明确既有政策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及时采取限购措施,以及建立稳定的房价工作问责制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房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建设和财政增收,改善了住房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因城市建设需求过旺和土地、建材价格上涨.劳务费用增加,以及人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渴望和部分人担心房价不断上涨.以及“购房保值”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商界》2011,(10):31-31
@朱大鸣:限购令有用吗?在短期内是有用的。限购确实遏制了外地人购房的狂潮。问题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成交量确实下降了,其他城市就冒火了,将热钱等祸水引向了其他城市,而二三线城市房价和成交量在一年之内呈现大幅度的暴涨,其实早就已经失控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居民的财富特征与发达国家居民的财富特征明显不同。利用中国1996—2007年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消费的季度数据,建立房地产财富效应模型,对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测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房地产财富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断增强。房地产价格变化是居民消费增加的Granger原因,居民消费的增加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的Granger原因。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分析,中国房屋价格变动都会给居民消费带来财富效应。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可知,房地产价格的正向冲击将对居民消费产生正效应,导致居民消费增加,从而验证了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其原因主要有:需求拉动、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建安成本的增加和开发商的趋利动机等。应改善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和银行监管,完善房地产税费制度和信息系统,加强房地产的价格调控,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GDP支柱产业的房地产,2007年以来房价猛烈持续上涨。其原因是需求大于供给、人们的心理预期和投资心理以及成本增大。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调控措施,调高土地增值税、贷款利率等限制需求,但效果甚微。政府应更加重视收入的公平分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使社会住房供给加大,减少房地产投机者,以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现阶段,房地产业中存在的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而且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构成潜在威胁。文章从当前房价上涨原因及政府采取的对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我国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7年第二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土地价格与房价成正相关关系,而实际利率与房价成负相关关系。据此采用协整分析和H-P滤波,计算了我国房地产均衡价格水平,以及房地产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程度,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偏离主要受部分地区的影响,存在"局部泡沫"。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适应性预期的房地产价格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王灿华 《财贸研究》2012,23(4):49-57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基于适应性预期的供需均衡模型,得出市场均衡时房地产价格决定因素的函数,并以此考察房地产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定性分析货币供应量、原材料价格指数、土地开发面积指数、居民通胀预期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对房地产销售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等计量研究方法,对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目前中国高房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房改以来,人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此而引发的高房价却成为老百姓的一大负担,中国目前的房价已超出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严重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房价回归正常。  相似文献   

18.
美国由于对资产价格做出的货币政策滞后给经济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我国也应该认识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隐患,尤其是房地产泡沫问题应该受到关注。现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放松调控将导致房地产泡沫卷土重来,过度调控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微观主体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构成挑战,基层中央银行落实政策难到住等问题。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就要增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透明度,防止心理预期的变化引起房地产价格的震荡,还要加强一般性货币政策与选择性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以及货币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房地产市场过度增长,市场上出现投资性购房的非刚性需求,政府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人口数量、利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