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桑德霍姆博士是一位具有近40年质量管理经验的国际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我国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在1980年出版,1985年我国翻译出版中文版,2001年第五版修订出版,增加了医院、航空等服务业的TQM,以及6SIGMA管理的内容.在"六西格玛成果展示论坛"期间桑德霍姆博士愉快地接受了本刊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 1983年2月,瑞典质量管理专家桑德霍姆(L.Sandholm)博士在对日本的质量管理活动详加考察之后,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一种对西方国家质量问题的补救措施?》(A Remedy for The West’s QualityProblems?)该文的主要论点为:重视产品质量改进,是日本获得质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西土瓦 《上海质量》2013,(10):19-21
在2013年质量月期间,记者采访了查尔斯A.奥布瑞(Charles A.Aubrey)博士。 查尔斯A.奥布瑞博士是国际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曾任美国质量协会主席,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高级评审员,现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亚太质量组织理事长。  相似文献   

4.
2006年,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两位博士共同撰写了《组织协同:运用平衡记分卡创造企业合力》(Alignment: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Create Corporate Synergies.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6),这是他们合作的第四本书。Strategy & Leadership杂志采访了他们,并与他们讨论了这本书中的思想。以下是这篇访谈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上海质量》2008,(3):14-15
2004年朱兰博士100周岁华诞之际,美国《质量进展》杂志采访了美国质量协会、企业,欧洲质量组织、伊朗持续改进工程咨询事务所、日本京都大学等29位高管和质量专家,请他们评论朱兰博士对现代质量科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从其中7位专家的由衷之言中,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朱兰在质量管理界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供应链情况下,价值链功能在地域上更为分散,在供应链上组织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复杂.在全球供应链中,对质量进行管理是公司成功所必须做到的.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和工程管理系博士研究生Tony Ching-Tung CHAN、Kwai-Sang CHIN博士、博士研究生Wai-Kei LAU和博士研究生Wai-CHung CHAN在第十届ISO9000与TQM国际会议暨第五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文<全球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五个步骤>,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共同原则,如顾客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和开放式交流、供应商管理、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提出了全球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五个步骤,通过它来对国际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以实现供应链质量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哈林顿博士在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会议上所作的主题演讲,分析了组织为追求消耗较少的资源获取更高的质量产品结果,而采用的注重不同侧面的方法的缺憾,提出了将五种改进方法整合起来的"全面改进管理"综合方法.在此,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日本及国际QC小组活动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C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在石川馨博士的倡导下,首创于日本;1966年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欧洲质量组织年会上,经由朱兰博士介绍,开始被国际认知。目前,全球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展QC小组活动。40余年来,有关国家和地区的QC小组活动有七个方面的进展变化。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分篇介绍日本QC小组活动的宗旨、理念及推进方法的更新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范青 《中国质量》2005,(11):49-49,53
欧洲质量组织(EOQ)新一届主席沃尔夫冈·卡尔克斯(Wolfgang Kaerkes)博士出生在德国的亚琛,曾在威萨巴顿(Wiesabaden)做讲师和顾问,后来又成为该市的市长.自1998年起,他一直担任德国质量协会(DGQ)的执行秘书,并是该协会在欧洲质量管理基金委员会(EFQM)代表.现在,他已成为该委员会董事会的成员.不久前,他谈了关于欧洲质量组织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亚洲质量网组织第一个十年的历程(一)亚洲质量网组织的诞生。亚洲质量网组织(ANQ)的前身是亚洲质量研讨会(AQS),后者由韩国质量管理学会和中华台北品质学会于1987年创立,日本质量管理学会1991年加入其中。在2001年11月韩国大田举办的亚洲质量研讨会上,中华台北品质学  相似文献   

11.
《上海质量》2007,(10):22-24
“上海白玉兰质量贡献奖”由上海市质量协会于2001年设立,用以表彰对质量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和组织。该奖设立以来已颁发了两次,有哈林顿博士、刘源张教授、桑德霍姆博士等842质量界著名人士获此殊荣。在第十三届AP00国际会议暨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上,上海市质量协会向查尔斯&#183;奥布瑞先生、谢企华女士、  相似文献   

12.
《上海质量》2009,(11):21-23
在第七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上,上海市质量协会颁发第四届“上海白玉兰质量贡献奖”,格雷戈里·沃森先生、徐建国先生、徐济超教授、郭位教授、冯祥源教授、盛宝忠教授、范鸿喜先生等七位获此荣誉。“上海白玉兰质量贡献奖”由上海市质量协会于2001年设立,旨在表彰致力于上海质量事业发展并做出卓越贡献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组织。该奖设立以来,已颁发了三次,分别授予哈林顿博士、刘源张教授、桑德霍姆博士、胡茂元先生等14位国内外质量界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朱兰研究院一家组织。  相似文献   

13.
良言 《上海质量》2004,(2):57-59
猴年伊始,从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获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的自传《质量建筑师》的中文版(由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组织翻译),将与英文原版同步,可望在新年的2月份正式出版。毫无疑问,朱兰博士历经7年完成的回忆录——《质量建筑师》,和《朱兰质量手册》、《管理突破》等著作一样,将被载人世界  相似文献   

14.
晓阳 《上海质量》2002,(6):17-18
德鲁克博士在近半个世纪内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管理理论界的领袖,而事实上他在质量、质量与管理的关系、领导者的角色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由于德鲁克博士已经90多岁了,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社会活动已不能亲临现场了.然而,他对管理、质量,提高竞争力依然有真知灼见.这里我们节选了在2002年美国质协56届年会上播放的德鲁克博士于去年8月在家中接受采访的录音片段.  相似文献   

15.
自二战结束后直至1993年逝世,戴明博士(1900-1993)对质量标准、标准的要求及审核认证,特别是对1987版ISO 9000系列标准一直有自己独到看法.随着标准和认证工作的日趋成熟,戴明博士的许多观点已构成了当今ISO 90002000系列的基础.在2006年的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上,道格拉斯·伯格与威廉·哈拉尔发表论文"戴明博士眼中的标准世界".作为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文章作者有幸曾在十年多时间内与戴明博士每月会晤,亲聆他的教诲.他们认为,ISO 9000系列的当前版本是一部集戴明博士的思想和观点之大成的著名文献,渗透于其中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理念--"体系",它的重点不是时刻关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而是关注那些组织内部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持续改进,这些都是戴明博士曾经提出的核心观点.可以看出,标准的世界正在朝着戴明博士预期的方向而演化.通过对质量标准演变历程的回顾以及对戴明博士一些重要观点的阐述,文章揭示和分析了当今质量管理方法、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戴明博士观点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指出戴明博士的理论对于建立和完善涵盖企业管理各个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杜志渊 《中国质量》2002,(10):45-46
质量成本的概念是在50年代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先生提出来的,1981年3月瑞典质量管理专家L.桑德霍姆博士在讲学时第一次把质量成本概念介绍到国内,1987年中质协制定出了<工业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推荐办法>,从此质量成本核算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开展起来,为了很好地推广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还被列为国家质量管理奖的评奖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查尔斯·奥布瑞来上海讲学,我们约请他为本刊撰稿。近日他发来了第一篇稿件,重温了朱兰博士对未来的预言。正如我们所知,12月24日是朱兰博士的诞辰,查尔斯先生重温了朱兰博士一生的成就,回顾了朱兰博士几次精彩的演讲,其中关于中国的预言,或许可以更好地鞭策我们中国的质量工作者在质量道路上前进。  相似文献   

18.
吴士权 《上海质量》2002,(12):33-35
由于休哈特博士1924年在贝尔电话公司创建了X-R控制图理论的缘故,致使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科学进入了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QC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62 年在石川馨博士的倡导下,首创于日本;1966年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欧洲质量组织年会上,经由朱兰博士介绍,开始被国际认知。目前,全球大约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展QC小组活动。 40余年来,有关国家和地区的QC小组活动有7个方面的进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06年,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两位博士共同撰写了<组织协同:运用平衡记分卡创造企业合力>(Alignment: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Create Corporate Synergies.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6),这是他们合作的第四本书.Strategy & Leadership杂志采访了他们,并与他们讨论了这本书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