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区域旅游发展中,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结合旅游资源丰度指数、旅游经济指数等,分析旅游资源丰度与旅游经济空间错位情况。宏观层面上,重力模型揭示了旅游资源、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三者重心东南—西北—西北的偏移趋势。在微观层面上,在A级景区与国内旅游收入方面,上海为无明显错位,江苏为正错位,浙江由正错位转向负错位,安徽为负错位;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收入方面,上海为正错位,其余三省为负错位。此外,通过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揭示空间错位动态演化的内在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2.
李凡  黄耀丽 《旅游学刊》2008,23(5):23-28
城市旅游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现象,可以归纳为区域间城市旅游经济增长而产生的溢出问题.本文在对旅游溢出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城市问旅游经济的溢出模型,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对城市间旅游经济相互溢出,各变量对城市旅游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的行政区经济和部门条块分割限制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程:旅游城市间过度竞争、恶性竞争时有出现;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多,产品同构性大;旅游企业散、小、乱、差,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等。导致区域旅游竞合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演化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旅游学刊》2006,21(12):43-47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不断深入.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并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空间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模型,初步揭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作用机制、合成原则,以及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力量和演化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旅游外汇收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可以判定:旅游外汇收入和经济增长两时间序列之间应不是协整的.由于协整是时间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与通常的认识相反.在长期的趋势方面,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其实便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此外,VAR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也说明,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即使是在短期内也是不能确定其相互间因果关系的次序的.既然如此,现阶段将旅游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重点产业"的时机便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6.
行政区经济制约下,城市旅游发展易陷入"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的发展瓶颈。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以广东旅游差异化和多中心战略为研究目标,构建了城市旅游关联网络结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测度方法。文章以1996~2011年为研究区间,探讨城市旅游规模引力以及经济区域、都市圈的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各城市旅游业存在一体化趋势。广州作为核心其重要性不断上升,珠三角其余城市作为旅游关联网络重要节点的重要性逐步下降。粤东、粤北和粤西经济区域重要性则逐步上升。珠三角各都市圈间旅游发展一体化趋势快于广东各经济区域间一体化趋势。最后,从区域协调框架、行政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对时空演变原因进行动因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目的旨在经验考察TLGH在中国的成立性以及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与国内旅游发展特征事实进行了简单引述,并在此基础上,基于1999-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平衡数据,采用多种精细前沿性计量经济方法实证检验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4种敏感性分析之后依然稳健;未考虑内生性之前,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被低估现象,且最低影响效应大致处在0.0186~0.0354之间,当克服内生性之后,影响效应纠正为0.1519.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结合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实证分析了中国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明显,省际间关联关系数总体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关联网络等级度较高,整体网络优化空间大;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更强,作用更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接受来自其他地区的旅游经济溢出越多,马太效应明显;从整体网络指标回归看,网络密度的提高、网络等级度的降低、网络效率的降低能显著缩小省际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有效提升整体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从个体关联网络指标回归结果看,个体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提高能有效提升各省(市)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据此,文章提出了未来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空间差异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空差异及变化是我国旅游需求差异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该研究是以我国旅游抽样调查主要的39个城市近10年来居民旅游需求变动数据为依据,通过旅游需求差异的测度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空间差异及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①各城市间旅游需求的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在较高的差异水平上下波动,这主要源于旅游人均花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及出游率出现σ分异;②旅游需求差异来源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大集中性,但随着极大偏离均值城市的差距减小,集中度也逐渐降低;③大部分城市旅游需求水平呈较平稳的增长趋势,一些城市表现出阶梯式推进的态势,同时少数城市具有较明显的跳跃性增长或下降趋势。④旅游需求差异的存在及其扩大主要源于三大地区内部的差异,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间的差异贡献率巨大,但其贡献率有明显的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旅游情景下游客和东道主的主客关系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东道主内部族群之间的交往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导致目的地东道主内部族群多样化,文章以阳朔东道主为研究对象,以Barth的边界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东道主内部族群及其边界进行探讨,旨在拓展Barth边界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反思目前以东道主同质性为前提的主客关系研究.研究发现,东道主内部各群体间存在边界,其产生和维持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和旅游业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圈空间演化的嵌套模型与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圈作为一种动态扩张的空间组织,逐渐凸显成为中国区域旅游合作中最重要的符号表征,然而,目前类比性的“点轴”空间形态演化模式尚缺乏定量刻画与内生解释.文章统合实践中旅游圈在整体上所具有的中心-腹地结构与枢纽-网络结构复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嵌套式圈层结构”模型与“嵌套式分层演化”模式,并立足需求视角,从旅游效用切入,以长江三角洲旅游圈为例进行了定量解释.研究表明:1)空间上,旅游圈具有嵌套式的圈层结构,可划分为葩嵌层与光环层,葩嵌层嵌套于光环层之中,而光环层可进一步划分为实环和虚环,在空间上具有可拓展性;2)时间上,旅游圈体现出“嵌套式”的分层演化,可划分为探查期、发展期和巩固期等3个阶段,其中,葩嵌层演化的这3个阶段在整体上可作为光环旅游圈演化进程的探查期,并显示出一种分层演化与跃迁扩张的特点;3)长江三角洲旅游圈的经典线路统计结果表明,其累计旅游效用在空间上呈现出典型的“L型”收敛模式,间接反映了旅游圈演化扩张中经历着边际效用递减到边际效用不变的转化;而游时-旅径关系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旅游圈在整体上已臻于成熟而处于一种平稳发展的优化状态.当然,嵌套式圈层结构模型与嵌套式分层演化模式在实践应用中需要结合个案进行具体分析,并期待更多的案例验证.  相似文献   

12.
运用GIS技术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选取2001年、2005年和2010年3个时间断面数据,探讨了转型时期泛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集聚及异质性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并基于半变异函数进行了空间异质性格局的模拟。结果表明:泛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集聚态势明显,人均入境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总收入及其增长空间格局集聚态势差异显著,以上海和南京为中心的集聚区表现异常凸显。同时,空间滞后模型检验发现,最小二乘法估计的F统计量均大于100,拟合优度在0.8以上,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残差通过1%检验.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展程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旅游经济中心的极核作用越来越显著。结构化梯度引起的关联效应呈现上升态势,控制旅游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促进了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随着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不断深入,异质性格局将呈现弱化态势。  相似文献   

13.
旅游减贫效应之辩 ——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T(pro-poor tourism,有利于贫困者的旅游)理念的提出和推行建立了旅游与贫困之间的直接联系,激发了学界对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广泛讨论.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减贫效应这一问题上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议",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旅游发展加剧了贫困"和"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无必然联系"三种观点同时存在.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梳理了旅游减贫效应的产生机制及支持不同观点的经验证据,并对争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贫困度量方法不统一、空间尺度和研究方法不同、发展环境及模式选择存在差异等因素造成研究结论的不一致,综合各方面而言",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这一结论更为合理.最后,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赵磊  方成 《旅游学刊》2017,(4):20-32
旅游业会通过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非线性影响,但尚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文章基于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为转换变量,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对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旅游导向型经济增长假说在中国真实有效;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非线性的旅游业门槛效应,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旅游业经济影响效应显著负相关.随着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经济影响效应处于高机制,当旅游业发展跨越门槛值之后,旅游业经济影响效应处于低机制,旅游业发展会弱化其对经济增长正向影响的边际效应.因此,可通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强化经济增长其他决定因素对旅游业的外部性效应,来保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持续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上海市旅游协会(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市经济研究中心、市体改办、旅游时报等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90年代上海旅游发展研讨会”,于1991年7月16日至17日在上海银河宾馆举行。国家体改委、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学刊》编辑部、江苏、浙江旅游局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及有关委、办、局、区、县负责同志以及本市的部分专家、学者和从事旅游工作的干部近2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新的社会经济地域空间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新治理关系和制度竞争优势的重构和新生。山地旅游发展面临着点状破碎化经营、边际收益范围狭窄、发展效率停滞不前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行政区经济的空间异质性及其边界效应,仅将山地旅游作为“点状事物”的研究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山地旅游一体化跨界整合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文章尝试分析山地旅游的跨界属性和内涵维度,解释山地旅游跨界成因与阶段性研究缺陷,提出促进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多尺度研究体系。研究发现,山地旅游跨界与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地方文化系统、产业价值链组织、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方面关联紧密,我国山地旅游跨界问题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出现,从自然发展、边界确立和模式分化3个阶段的表征可以透视出制度空间对跨界问题出现的根本性影响。针对山地旅游研究对跨界主题关注不足,未来应从区际协同层面、地方制度层面、本体空间层面以及社区发展层面突出多尺度研究体系,促进山地旅游从空间分治走向跨界联合、从刚性约束融入柔性善治、从同质竞争转向创新协作、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网络,推动山地旅游研究的创新超越。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移动APP潜在商业价值巨大,相关企业为推广APP应用投入巨大.然而,旅游移动APP的用户是否会受到“强推”式营销策略的影响从而产生持续吸引力并构建顾客忠诚度呢?文章在已有成熟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使用经验、传染性、自我效能3个变量,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旅游移动APP用户的感知优势对使用行为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均显著,表明其只是部分通过中介变量作用于使用行为;传染性因素正向影响旅游移动APP用户的感知优势与使用行为,虽分享价值已被利用,但离充分发挥移动客户端营销爆炸性传播力量仍有距离;使用经验对态度与使用意向之间关系以及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自我效能对旅游移动APP用户态度与使用意向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而对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旅游移动APP的内容与形式亟待完善.现有补贴、返利、首单立减等营销手段,可短时间引爆市场却尚不能够真正“俘获”用户,如何激发并培育用户的忠诚度仍需探索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旅游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首次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检验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估计了资本和劳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检验了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2001~2009年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和集群趋势加强,邻近省域的经济增长及旅游资本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资本和劳动的旅游产出弹性系数均为正,前者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后者,我国省域尺度的旅游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入驱动,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征,劳动力要素的贡献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政府在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时,必须致力于加强邻近地区旅游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中的资本空间溢出效应,改革旅游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再次分配体制,激活邻近省域旅游劳动力投入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互动性,以便提高邻近地区及本地区劳动力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一个与空间紧密相连的产业,从地理学角度研究处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系统形成、演化的过程以及系统结构与功能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旅游地域系统的界定,文章从旅游流空间分布及其集聚扩散、系统空间组织形态、系统演化模式及演化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趋向,以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技术溢出、空间差异与旅游业增长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利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等进行分析表明,2000-2013年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及其子行业增长存在β趋同现象,技术溢出是增长趋同的主要原因.绝对β趋同过程中,总体旅游经济、旅行社、酒店和景区行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趋向区域均衡.各区域内部的绝对β趋同过程具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之间的趋同速度则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在趋同机制上,资本深化除对酒店行业在总体上产生了显著作用之外,对总体旅游经济及其他行业的增长趋同并未产生显著作用.技术溢出的显著作用及其空间集聚性特征,体现了相对落后地区通过对先进地区的快速学习和模仿,区域旅游业增长在日益趋向均衡.转变增长方式、提升资本深化的促进作用与溢出效应等,将有利于区域旅游业在动态均衡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