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城镇化科学发展的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京津冀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在分析京津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城镇化科学发展视角,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对京津冀区域13个市辖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因此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驶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城市圈等区域经济的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时尚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即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管理目标,将区域土地资源划分不同的空间区域,并制定各区域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土地用途分区管制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其实施,引导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郊区滩涂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既沿江又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使得上海市江、海岸线长达到449.66Km。上海又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量大。但上海的土地资源总量小,后备资源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海岸滩涂是上海土地资源的潜力所在,长江每年携带4.86亿吨泥沙在河口与滨海地区沉积,不仅为上海塑造了潮滩等湿地生态环境区域,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源的紧缺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成为人类眼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土地作为人类活动、生存和生产的场所与空间,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和景观价值等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基地。因此,土地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中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如何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作为人类活动最为集聚的区域,集约利用好城市土地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区域土地资源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现实情况,发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基于产业结构视角对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1.农用地依然是我国土地利用的主体。根据《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11》中的统计数据,按类型分,共有耕地1.22亿公顷,园地1179.1万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世界及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资源产业化已经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是将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要素,与其他经济发展要素充分结合的经济活动,进而催生文化传媒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娱产业、网络产业等新的文化经济现象和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经济水平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推动者。但是经济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地整理、土地保护等土地权益的发展,本文从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入手,指出土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具体的土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君帝  纪红 《价值工程》2010,29(15):139-139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带来了中国区域经济的腾飞,并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得到了中央的政策支持,标志着以诲建省为主体包括广东东部、江西南部、浙江南部这片海峡西岸区域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因此,众多开发商看好海西的经济发展,认为海西经济区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圈。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生活的逐步提升,人民逐渐步入城镇一体化的现代生活,而土地资源的逐渐减少与日益增长的土地需求,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矛盾,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而土地方面的工作人员而言合理高效的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也成为工作中主要研究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中,不少地区已经将旅游用地规划放在重要地位。本研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典型区域旅游景区(点)的走访调研,在总结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新型城市合作,完善区域合作新机制,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中国传统的城市合作模式以对口支援(帮扶)和扶贫协作为主,体现了“强扶弱”“好帮差”“东部带中西部”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彰显了政治和制度优势.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毗邻区合作”“蛙跳式对口合作”“新型飞地经济合作”“托管式合作”等多种新型城市合作模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区域合作机制与区际利益共享机制,这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现阶段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借鉴与推广新型城市合作模式,通过资源跨区域整合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中,南亚指的是中国、东盟十国和南亚次大陆各国所在的广大地区。该地区拥有1700多万km2的辽阔土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互补性较强,且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信仰和消费水平等人缘和地缘关系。从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与趋势来考察,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具有充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将会给区域内的各国带来繁荣,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互补机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土地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城市经营的重要资产,政府通过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和增值收益,并将受益投资于非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推动土地升值,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将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有效互补,成为许多城市选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尤其反映在人力、矿产、生物、土地等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上。区域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还体现在区域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率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探索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土地规划政策对区域经济调控的内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既有资源特征,也有资产特征,既是区域经济的载体,又对区域经济起宏观调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对土地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落后于实践,政府把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最大化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标,弱化了政府作为土地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土地市场调控者的角色,忽视了土地政策是一种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土地不论是  相似文献   

18.
栾瑞明 《上海房地》2010,(10):19-20
一、推进房地产业科学发展的现实意义 房地产业是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带动性的产业,房地产的高投入、高税收和高附加值特点,使得房地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贡献度产业。房地产开发不仅集聚着稀有的土地资源和庞大资金,而且其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钢铁、建材、建筑.交通、家电等上下游产业以及金融、商业和服务等关联产业。  相似文献   

19.
苏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苏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进行的研究发现苏南地区土地经济效益较低,其原因是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趋同现象严重、经济发展模式粗放.要提高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效益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错位发展入手.  相似文献   

20.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中国重大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创业活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将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等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对于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探索也会对中国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