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G&L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近20年来的大量贸易资料进行分析,证实了它们之间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与东盟的地缘优势和日渐频繁的贸易往来、双方日益提高的人均GDP是中国与东盟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因素;而我国落后的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却制约了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2.
泛上海都市圈与泰国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泛上海都市圈与泰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专业化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双边贸易正由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方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郭晓合  陈瑜 《时代经贸》2007,5(2X):73-74,76
本文从泛上海都市圈与泰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专业化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双边贸易正由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方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亮 《经济前沿》2004,(12):34-37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现状及趋势表明,“10 1”自由贸易区将会是双方贸易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面。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是双方之间的密切产业内分工,这一分工模式将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带来一些契机。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我国加入的首个国际区域一体化协议的机会,积极参与双方产业内分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RCA指数、TCI指数、GL指数、BI指数和Thom&Mc-Dowell指数,较为全面地分析了2009年至2021年中国与“一路”沿线地区农产品贸易结构。结果表明:自2009年以来,中国与“一路”沿线地区农产品贸易结构的问题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进出口结构失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商品结构集中度偏高,以食品和活动物类为主;区域结构不合理,东盟地区所占比重过高。同时,双方依据比较优势展开贸易,逐渐形成有明显互补性的、以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存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其中双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研究发现,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大量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从而使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为国际贸易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建立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对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中的企业行为与贸易政策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即使在比较优势和报酬递增都不存在的条件下也会互相向对方市场销售商品;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很容易陷入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从而导致双方社会福利恶化。本文认为,政府之间应该加强交往,深化合作,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避免陷入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7.
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它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根据不同的模型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相互倾销等原因引起 ;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一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 ;产业内贸易既显示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也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从产业间贸易发展到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之后 ,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这将是我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反映。我们应当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惠宇 《当代经济》2017,(36):12-15
本文利用中国与日本第进出口贸易数据,分别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以及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与日本分析两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并对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动因进行分析,得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通过EVIEWS7.2最小二乘法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和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人均GDP的提高会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从促及和制约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国市场的规模经济和中日两国较近的地理位置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日本消极的对华政策,中国落后的产业结构以及落后的生产模式阻碍了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保护优势产业,扶持弱势产业,引进技术、资金、人才,企业在生产技术差异化的产品的同时要为产品带来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才能在产业内贸易中获益.  相似文献   

9.
在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逐渐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要方式的今天,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正呈现下降趋势,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阻碍中美产业内贸易向高层次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政府、企业等各个层面尽快来提升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史智宇 《财经研究》2003,29(9):75-80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域内自80年代中期以来到90年末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制约我国与东亚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利用产业内贸易绝对额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比分析了1997~2008年间中韩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国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韩国服务业贸易结构优于中国;从动态角度和产业内贸易绝对额来看,中国则略优于韩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中韩服务业贸易模式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进行简单综述,从产业内贸易定义的提出和界定,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量,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解释及产业内贸易研究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对我国发展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建议是:实行服务产业的逐步有序开放,减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约束;实施局部规模经济战略,优化产业内贸易发展结构;加大对外商投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内贸易技术层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这一点在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岚 《经济师》2007,(12):100-101
文章就中美在SITC第7类下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两国历年来在该项目下产业内贸易发展特点,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加以计算,分析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了解促进两国SITC第7类产业内贸易所需解决的问题,对我国在该类产业的发展适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已不再是发达国家之间发展形式的专利,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更加重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首先简单回顾了产业内贸易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而联系云南省与东盟成员经济体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解释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际因素,进一步分析了云南省与东盟成员经济体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提出相关解决政策,以促进云南省地区与东盟成员经济体间产业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和东盟之间制造业的贸易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文章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并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揭示了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用引力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东盟各国GDP和人均GDP是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两个正相关因素,而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距离以及东盟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两个负相关因素。这些结论对于理解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的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从产业内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E法,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对美竞争力状况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结论得出不断提高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状况,并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快速发展;而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中美两国人均GDP差异、行业开放程度则较强地促进了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基于此,中国应侧重提升中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施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双轮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