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鹏芳  胡强 《北方经济》2006,(11):27-29
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中,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一种主导的地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一般的委托代理的参数化模型中,笔者认为应该加入数量化董事行为,才能更好地解释现代大型公司股权高度分散下的治理行为。作者就是以这种多层委托代理为模型,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并从模型的推导结果出发,设计基于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最优契约方案和最优报酬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披露,使得投资者和政府部分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盈余管理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都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前者是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后者是委托代理关系所产生的后果。因此,本文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出发来探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面对的是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是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涉及到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现代公司主要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经过对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认为: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存在着假设条件--期望效用函数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不合理性,不具有可操作性.由此提出了龙格现象,设计了委托--代理区间化模型,并相应地提出了减小契约效力角,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趋于一致,增加公司价值的两种方法: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和加强独立董事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政府规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和原动力.文章在介绍委托代理治理结构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国企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制举措,以构建适合我国国企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参与人的利益得到维护和满足,最终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一)国有商业银行较一般企业涉及的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 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所要协调的主要是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就是要消除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降低代理成本,保护股东及其他相关利害者的利益不受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侵害.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释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沿革,在对上述三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共有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好坏,最后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战略形态、外部董事认知与董事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刘秀清  吴萌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110-112
董事会结构是影响董事会效率与独立性的关键因素,是解决早期公司治理失效问题的重点,文章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与博弈论,在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形态、外部董事对董事会结构影响的前提下,构建企业董事会最优结构模型.探讨最优董事会结构与董事治理效率的相互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为完善企业董事会建设和改善董事会治理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邵颖红  范可 《特区经济》2013,(2):147-149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公司治理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之一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合资铁路公司作为铁路行业的国有企业,其委托代理关系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更加错综复杂。本文结合合资铁路公司委托代理链条中关系的特殊性,针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合资铁路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满蕊 《天津经济》2006,(2):71-73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有积极的互动关系。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现代企业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其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或者说是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关系。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讨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从而构建适应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并以此作为指导与规范会计行为的指南,达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文波 《北方经济》2009,(24):68-69
发包企业与接包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讨论多任务条件下委托代理问题及最优激励选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发包企业最优激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有银行治理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主要存在于股东-经营者、股东-债权人之间,其缺陷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文章对完善国有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4年中国成功的进行了税收、财政和外汇改革以来,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改革成为直到目前为止和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改革的主要议题,而公司治理的改革是这两顶改革的关键.我们注意到我国经济学者在公司治理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是有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已有的研究把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同,用后者的内涵对前者进行了界定;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还局限于西方国家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忽视了对外部治理的研究.也就是比较多的关注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信托责任,以及董事会和执行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并集中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内研究控制权如何配置以最大程度的解决代理人问题,对公司的外部治理极其治理机制很少明确的提出和研究,并无意当中把内外部治理的关系割裂开来考察①.  相似文献   

13.
政府工程本质上最终所有权属于全国人民,从主体间关系看,最初委托者(全体人民)与最终代理人(项目公司)之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人民委托中央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委托建设主管部门,再由其委托项目主办方至项目公司。本文对单层委托代理关系和两层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代理成本和项目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现状.从规范委托人的行为和代理人的行为两个方面。同时从培育负责任的资产所有者.规范相关利益者.完善外部的市场环境和完善制度环境四个角度来构建企业的治理结构。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方芳 《湖北经济管理》2009,(13):162-163
本文通过分析业主、工程施工企业以及项目团队与项目经理的两层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建立合适的委托代理模型,定量分析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得失关系,并得出最优的合约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参与主体努力工作、及时沟通协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高效协同一体化的项目管理运作机制,促进工程施工企业全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6.
委托—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成本的主要成分,其最优化是公司治理的理想结果。本文扩展了传统意义委托—代理成本的内涵,设立模型分别探讨了搜寻成本、激励成本、监督成本等的最优化问题,提出了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受股东委托由董事会代理管理,随着两权分离和法人产权的出现,典型的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权之间,就会产生权力分割与分配,形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了公司的一系列财务问题.本文将以浙江巨化股份为例,具体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资本所有者利益如何保障的问题.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顺利完成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国国企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存在低效率.我国国企在治理结构改革中应注意产权安排问题;委托-代理问题(规避内部人控制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包括公众—政府、政府—高校、高校—项目组等委托代理关系。由于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代理人问题,高校重申报轻建设,履行好代理职责的动机较弱,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政府基于监督成本考量,重评审轻监督。文章运用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项目建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对本科高等教育项目的管理进行治理机制的探索,力求为思考项目管理问题提供另一个视角,进而提高"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管理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股权结构下,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不一样,公司治理的效率也就不同。笔者从治理成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代理权竞争等方面,对三种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以股权结构的合理安排为前提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