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就显著,已经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质量转变,但是人口持续增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长期存在。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服务。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复杂研究,从概念界定、指标取舍、数据采集等方面努力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构建了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压力指数,与全国其他省市进行对比,找准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区域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农业生态文明的各项支撑要素也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在构建我国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离差系数原理构建区域农业生态文明协调度评价模型,选取黑龙江、河南、四川作为典型区域,运用2007~2013年统计数据,对3个省的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其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各子系统支撑作用的演化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来,3个典型省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协调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均已先后进入"良好协调"阶段,但农业生态文明各子系统支撑作用演化的时空分异明显。因此,在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优势条件及薄弱环节,把握发展规律与特点,因地制宜、因区施策,提高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匹配度,改善和提升农业供给侧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五个文明”的县级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解决县级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以"五个文明"系统为指导,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46个二级评价指标的县级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应用ANP方法设定权重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农业生态文明的影响因素入手,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科技四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2013年各省份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进行了评价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表明,我国各省份农业生态文明水平总体偏低,且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梯次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确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和重点,优化农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包括生态保护压力、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3个子系统、17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城市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地区差异,并提出进一步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北京市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森林和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客观地量化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贡献,为"十三五"期间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针对北京市2008~2017年10年生态建设的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客观评价了北京市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特别是利用SPSS软件分析,应用"林业贡献率"指标量化了林业在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引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基础。探索构建适用于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水生态文明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当前水生态文明研究发展进展,建立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同时以评价乡村水生态文明现状和未来水生态文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关键文献指标高频统计和主观补充筛选出适合于乡村实际的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结果 建立了以“水生态、水管理、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安全、特色指标”7个维度的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确定了包含22项评价指标的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9年数据对典型乡村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结论 构建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8.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在充分比较、筛选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思想教化、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保障体系6个层面,选取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难以获取数据的思想教化层面进行了专门的调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居民生态文明习惯养成率较高,但生态文明行为与思想存在差距;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城乡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高,生态文明情感较深厚,但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不足。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虽然逐年好转,但各层面发展不均衡,思想教化、生态文化及生态社会层面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国家层面的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位重要,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探索绿色、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为科学指导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十分必要。研究借鉴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了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与文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为准则层、33项指标层组成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近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完成2020的目标值的77.02%,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但在生态文化培育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分别尝试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文化与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荔波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宜耕后备资源概念与特点开展其适宜程度与限制因子评价,可促进国土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宜耕后备资源评价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单元划分与实际状态值获取方法。研究表明:评价指标建立应充分考虑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现状地类改变对生态环境影响、水源条件、土层厚度等因素;应用可拓评价方法开展宜耕后备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较强。以浙江省岛屿型区域的岱山县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评价结果符合岱山县实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在考虑数据指标的可靠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构建了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复合系统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每个数据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专家评价法和两两指标对比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在模型的构建上,采用了相对指标模型和绝对指标模型相结合、数据指标与图形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对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经济平衡度、社会区域协调度、运行舒适度、机制绿色度出发,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建筑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定量指标进行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及群决策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具有全面性、灵活性,可应用于不同区域建筑的评价,既适用于设计阶段方案优选,也适用于建设项目后评价,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宁国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试图在保证区域各类用地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多层次、多指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试点,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承载指数法建立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果]揭示了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现状为"可载"状态,符合宁国市实际情况。[结论]认为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有效地融入政府管理工作当中,需进一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发,职能部门需统筹建立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3个方面选取了16个核心指标,构建了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权重,分析了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变化,由此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存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设置分散、绿色产业结构改革发展缓慢、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来源单一和生态文明理念尚未全面形成等问题,并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作为保障首都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的生态健康程度反映了生态文明战略部署下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成效。本文通过构建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的生态健康程度,为生态涵养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PSR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基于PSR模型构建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压力、状态和响应系统3个准则层和10个评价指标,涵盖涵养区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影响;(2)研究区4个时段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673、0.664、0.650、0.687,生态健康等级为一般。研究结论:北京市西北涵养区生态健康状况较为稳定,在保持西北涵养区建设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需要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中的不足,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重点分析各指标的含义、指标值获取方法和评价标准,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方法,并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例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一般性评价指标,结合鸡西市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土地资源生态压力、土地生态环境状态和土地生态环境响应三方面出发,构建了有20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相关分析法,计算出了鸡西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综合值。研究表明:鸡西市从1996-2005年,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等级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为了提升鸡西市土地生态安全级别,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经过十几年的生态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黑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现有自然、经济、资源、环境等基础条件分析,结合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建设的新要求,综合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专家分析等综合评价,建立了黑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旨在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