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下各种计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上海会计》2000,(3):47-48
目前 ,人力资源会计已日益成为会计界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讨论中 ,更有人提出劳动者权益会计的观点 ,认为这是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其思路是 :企业在获取职工为其工作的权利时 ,视作职工对企业的劳动力投资 ,职工不再只是劳动者 ,也成为企业的权益人 ,并与物力投资者一起分享企业盈利。其实务为 :企业在职工加入时 ,一方面作为人力资产以增加资产数额 ,另一方面将职工作为投资者增加企业的权益 ,反映在劳动者权益帐户中。本文倾向于持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观点。但是 ,不论持哪一种模式的观点 ,对于有关人力资源的计量…  相似文献   

2.
生育保险是国际上保护妇女劳动者权益的通行办法。国际劳工组织于1919年颁发了《妇女产前产后就业公约》,对各国职业妇女生育待遇提出了保障建议。世界上多数国家生育保险政策主要目标是为职业妇女生育期间提供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颁布了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国家在保障投资人权益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然而我们现行会计核算模式对职工权益的反映不够明确,使职工对其权益体会不深。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对职工权益的会计核算作进一步的改进,增设职工权益会计要素,集中反映企业职工所享受的权益,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与权利。就经济学而言,任何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两个基本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企业的投资人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企业职工是其自身劳动力的拥有者。尽管有人会说企业投资人已经给职…  相似文献   

4.
欧盟:流动劳动力的社保待遇支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有27个成员国,总人口超过4.8亿,其成员国社会保险立法和制度各有差异,但欧盟规定以下条款,保证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而不损权益: 各成员国应为迁移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领域的保护,实行“国民待遇”;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关系及缴费基本不转移;劳动者履行的义务及可享受的待遇累加计算;劳动者在最终居留地领取待遇;有过渡期,现有的成员国可以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对新加入国国民推迟适用自由流动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保护破产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一套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从原则到责任各个方面对职工权益尽可能做到全方位的保护,但治本的方法还是我国尽快完善社会劳动保障机制,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6.
退休时出生时间的现行认定标准有两个:职工档案的最先记载;居民身份证记载。两者的不一致会引发退休争议,并进而导致劳动者的养老金权益受损。争议的化解与劳动者养老权益的维护依赖于更合理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的退休保险是劳动工资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劳动者工作时的生活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关系到劳动者晚年的生活保障,因而它不能不影响劳动者的择业态度和生产积极性,不能不影响现行劳动制度的改革。我们现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指城镇大集体企业)基本上都是实行企业的劳动保险,即职工退休费用由所在企业根据职工工龄和工资水平支付。小集体企业的劳动保险则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而定。其它社会劳动者如计划外合同工、临时工以及个体经营者目前都不享受劳动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8.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后盾,在劳动者权益维护、切实保障劳动者长远利益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企业如何化解不利因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实现劳企双赢,才是真正贯彻新劳动合同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陈思蕴 《金卡工程》2010,14(6):51-52
妇女的法律地位,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文明程度。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标志着妇女法律地位的提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2008年相继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都是从不同方面来确保妇女权益的实现,确保了妇女法律地位的提高。但是,无论从法律的实施效果来看,还是从妇女自身的认识来看,妇女的很多权益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本文试图从展示我国当前妇女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并就对妇女权益保护的完善与加强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北京市总工会充分发挥职工互助保障优势,用情用力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权益,按照北京首善标准制定专项互助保障方案,协调各方力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暖心优质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协调各方统筹推进从源头参与做好职工健康权益维护思想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普遍存在用工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11.
陈珍  郑磊 《中国外资》2012,(14):143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个企业与劳动者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本文通过构建民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协商过程中劳动者与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提出在现有格局下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破产是企业退出市场、投资者退出投资项目的一种重要机制。职工权益保护向来受到法律的重视。从1986年的《企业破产法(试行)》到2006年的“企业破产法》,都将职工债权列为除破产费用外的优先偿付债权,司法实践中也对职工权益给予特别关注。这体现了法律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弱者的呵护,彰显出立法和司法正义与公平。  相似文献   

13.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个企业与劳动者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本文通过构建民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协商过程中劳动者与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提出在现有格局下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其人身权经常被侵犯,近些年来,我国对此也越来越重视,在一些法律中强调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特别是即将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特别是人身权的保护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形成,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从笔者所在的杨浦区大桥地区的情况来看,这类企业大多数已组建了工会,效益较好的企业经营者能按照《工会法》的有关规定拨缴工会经费,为工会开展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有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实现“一企业一品牌”,以人为本,关爱职工,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弘扬“服务企业促发展,服务发展惠权益”,形成了和谐、稳定的正能量,受到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欢迎。由于物质条件的保证,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职工的权益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实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非公企业不拨缴工会经费的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就这个问题作点分析,谈谈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了我国企业年金实行DC模式,制度设计者期冀借用信托制度来保护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和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的权益。但是,从国外移植的制度设计与我国的信托法律环境并不配套,导致我国企业年金徒有信托之名没有信托之实,在企业年金基金运作中无法充分发挥信托的制度优势,作为企业年金信托受益人的广大职工面临着潜在的制度和法律风险。本文结合5年来我国企业年金的市场实践,从法律的视角解释了我国企业年金适用信托制度过程中存在的本土化问题,论证了目前企业年金信托受托架构设计缺陷对职工权益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规范与选择曾被认定为国际四大会计难题之一,在会计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经济后果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权益结合法的存废之争上,而对二者相互关系的历史变迁的研究尚不多见。从美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来看,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互补到交叉再到互斥最后到统一的变化历程。我国目前正处于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互斥共存的二元格局。从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预计我国最终也会取消权益结合法而统一使用购买法来处理企业并购实务。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央"降成本"要求,各级政府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较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深层次困难。从河北来看,在经济下行、压减产能、防治污染等严峻形势下,面临着相互关联的三大难题:企业的社保负担较重,亟须减轻;职工的社保待遇较低,亟须提升;政府的收支压力较大,亟须平衡。为此,必须统筹考虑企业社保负担、职工社保待遇和政府收支压力间的关系,审慎选择进一步降低企业社保负担的空间及政策措施,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形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立法体系过于松散,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不完整,没有明确规定披露模式和原则等,操作性较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首先要确立符合国情的信息披露模式和原则,并明确规定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劳动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责任等。  相似文献   

20.
政府角色、所有权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我国各地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对企业干预程度的差异,本文研究政府角色转变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政府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会产生两个效应:一方面,增强企业经营行为和经营环境的可预期性,从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即"可预期效应";另一方面,会减少对企业的保护,增加企业的风险,提高权益资本成本,即"保护效应"。两个效应的强弱与企业所有权性质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是地方政府的企业,"保护效应"比较强,抵消了"可预期效应"的作用,政府角色转变对权益资本成本没有显著影响;对非国有企业,政府保护比较弱,因此在"可预期效应"的作用下,权益资本成本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