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融深化能够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深化的各种措施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促进了资本形成,通过就业效应、收入效应促进了收入增长,因此,金融深化可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金融深化改革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必须在能够充分控制利率市场化风险的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视角,使用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在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具有异质性,只有地区发展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值之后,金融结构市场导向的增强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水平越高、法治环境越完善,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适度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金融发展过度时,金融结构市场导向的增强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对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水平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显著优化了我国实体经济资本的配置,而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效果不明显。研究还发现:在所引入的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较大。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优化作用越显著,但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自身对资本配置的优化作用在减弱。  相似文献   

4.
农村地方金融结构、地方政府行为与支农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农村地方金融市场化、民营化改革效果显著的浙江为例,首先分析地方政府行为作用下的农村地方金融结构变迁,然后采用经济计量模型检验农村地方正规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最后论证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资本形成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解决我国农村资金供需缺口的基本途径是优化农村地方微观金融结构.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发展给以规范引导并提供创新空间,能够发挥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互补功能,提高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发挥金融生态的"资金洼地"效应,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取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测算该流域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指数和资本配置效率,再应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法,先后探究金融生态环境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表明,金融生态环境通过作用于金融主体显著影响资本配置效率,金融生态环境越好的地区,金融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基础、制度和诚信水平正相关,而与政府行为负相关,政府干预越多,就越不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最后,据此提出了改善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鉴MATI’AS BRAUN和CLAUDIO RADDATZ(2007)的模型,在探讨了资本帐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丈章运用1981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资本帐户开放与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在资本帐户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该国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在资本账户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本国经济增长影响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开放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测算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2005—2016年的金融开放水平,利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邻接空间三种权重矩阵下对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金融开放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关联性,说明城市之间经济的相对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原因;在邻近关系上,金融开放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表明本地的经济增长除与本地金融开放水平有关外,也与相邻城市金融开放水平有关;但分析认为,地理距离不是决定金融开放经济效应的主要因素;存在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实现机制,且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叠加效应强化了该实现机制。据此,本文认为,以五大都市圈为单元进行金融开放,并与相应的发展政策相结合将是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的.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王帆  李梅 《集团经济研究》2007,(20):247-248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最初可以追溯到1969年戈德史密斯的工作,他采用金融中介的资产对GDP比重代表金融发展的水平,其前提是金融系统的规模正相关于金融服务的供给与质量.他运用35个国家从1860年至1963年间的有关数据得出分析结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发展的超常水平.然而其研究存在明显缺陷:(1)其研究对象仅局限于35个国家;(2)没有对影响经济增长其他因素进行系统控制;(3)没有分析金融发展与资本积累及生产率提高之间的联系;(4)金融中介的规模未必能够准确度量金融系统的功能;(5)金融系统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确认因果关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存量和流量两个角度定义金融深化指标,利用2000-2015年我国东部地区八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F统计量计算方法,确定使用固定效应变参数模型.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八个省份金融深化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性不一致;某些省金融深化存量指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金融深化流量指标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针对各省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行系统改革的直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银行系统改革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银行系统改革用利率控制、最小准备金要求和直接信贷计划等金融抑制政策来度量。本文用4×4向量自回归(VAR)系统直接考察银行系统发展、股票市场发展、经济增长和银行系统改革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系统改革(金融抑制的减弱)、银行系统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链。银行系统改革与直接信贷计划通过扩大银行系统发展的规模来促进银行系统的发展,银行系统的发展又通过提高银行系统金融中介的活动强度来促进经济增长。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银行系统的发展、银行系统改革之间都没有因果关系,因此,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至多是非常弱的。不同的金融中介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的因果关系。金融抑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效果不显著,单个金融抑制政策——直接信贷计划——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设计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变量,运用中国1981—2002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1—1991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而当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因果效果才明显地体现出来,即在1992~2002年期间,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从不同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在1992~2002年间,银行结构变迁与银行效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却是非银行结构变迁与非银行效率提升的直接原因,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促进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因而,目前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处于银行体系“供给领先型”与资本市场“需求追随型”的混合阶段,这是中国经济成长过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金强 《财会月刊》2017,(1):123-128
本文利用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货币发行量、银行信贷规模、税收收入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关系。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和银行信贷规模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货币供应量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相互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扰动会产生正向的并且递增的响应,对信贷规模和税收收入的扰动会产生负向的并且递增的响应,而对自身的扰动没有显著响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效用、可持续性、创新性和经济金融协同性5个维度构建金融包容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005—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金融包容性发展指数,并实证研究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包容性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全国和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而在中、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主要原因是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存在基于自身水平、政府干预和市场化程度的门槛效应;金融包容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主要通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效用和可持续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经历了较快的发展阶段;尤其在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我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刺激需求为导向的模式,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获得了较大的增长空间.自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已连续四年进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互联网金融还正式写入了国家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尤其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刺激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一体化的不断融合,对于新形势下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创新的金融平台下互联网金融的宏观审慎监管应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马艳丽 《价值工程》2021,40(2):23-25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模型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分析.将科技金融划分为政府、企业、资本市场以及社会资本为主要的衡量指标,同时把科技创新分成三个阶段.分析结果显示:在技术研发阶段,政府、企业中资金投入以及资本市场都对其产生正面影响;在市场化阶段,除资本市场在此阶段没有显著影响其余都有影响,但是企业中人力资本对其有着负面的影响;在产业化阶段,企业的资金投入和资本市场都有着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艳丽 《价值工程》2021,40(2):23-25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模型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分析.将科技金融划分为政府、企业、资本市场以及社会资本为主要的衡量指标,同时把科技创新分成三个阶段.分析结果显示:在技术研发阶段,政府、企业中资金投入以及资本市场都对其产生正面影响;在市场化阶段,除资本市场在此阶段没有显著影响其余都有影响,但是企业中人力资本对其有着负面的影响;在产业化阶段,企业的资金投入和资本市场都有着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民间金融是对传统金融体制的一种有效补充。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探讨如何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优化发展环境,成为撬动民间资本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民间金融发展现状1.规模迅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金融的规模迅速扩张。2011年,中金公司的报告认为,我国民间借贷余额  相似文献   

20.
何涌  齐佳思 《财会月刊》2022,(6):126-132
为探究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选取我国2011~2019年互联网金融及经济相关数据,从发展效率、可持续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发现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只有部分是通过影响居民消费产生的,即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