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This paper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 economy's resilience to exchange rate risk using the balance sheet approach (BSA), which is gaining prominence worldwide in the surveillance of financial stability. The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Israel's economy, by using an unique and extensive dataset: a combination of new national balance sheet data and foreign currency balance sheet data.The analysis using the BSA shows that Israel's economy was highly vulnerable to a depreciation of the shekel in 1997, but from then until 2005 it became more resilient. The improvement was due mainly to the lowering of the business sector's high level of exposure to depreciation and its greater financial strength. This, together with higher capital adequacy in the banking system, made the latter more resilient to indirect damage that could be caused by depreci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further that despite the heavy exposure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 and most sectors within it to appreciation of the shekel at the end of 2005, the economy was quite resilient to such appreciation, as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banks suffered little direct or indirect damage through it. The analysis stresses the central, but not exclusive, role played by the banks’ resilience in the economy's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us also favor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process of reducing the banks’ dominance in financing the business sector, so that their indirect exposure to financial risks will fall. The findings yielded by the BSA are highly significant, because an analysis using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leads to very different results, viz., that in 1997 the economy was not vulnerable to changes i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at in 2005 it was highly vulnerable to shekel appreciation.The conclusions in the paper support the use of the balance sheet approach as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in surveillance of financial stability, the formulation of other similar frameworks for analyzing financial risks, and the provision of more detailed data in the national balance sheet that would enable a deeper analysis of overall economic risks and the risks in the major sectors.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发展模式的终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的制度安排和发展走向直接影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目前省联社制度的性质和职能定位都存在缺陷,需要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省联社发展模式的选择应有利于整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利于增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有利于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银行体系。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地方农村金融监管机构、单一的行业管理机构和行业服务公司四种省联社发展模式都存在缺陷。只有兼具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职能的区域性农村合作银行机构的发展模式既能使各级农村信用社保持相对独立,又能实现自上而下的服务,使不同层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在业务上保持战略联盟,还能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是一种最优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经济开放中的中国金融风险报告和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开放中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安全等等,成为中国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为经济开放中的中国金融业发展提供一个完整的风险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有关中国金融发展的建设性政策措施,由此消减所潜在的金融危机压力。  相似文献   

4.
WTO后中国金融业开始混业经营的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5年的艰辛谈判之后,中国正式加入WTO.从此,中国金融开放被规定了时间表和加速度,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到2006年,随着5年过渡期的结束,从事混业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全面进入我国的金融领域,他们凭借其在信息共享、全面服务、融资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势必会对从事单一金融业务的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压力.面对临近的金融业激烈的竞争局面,中国金融业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开始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时代.本文通过对金融经营模式的国内外历史考察,分析了金融混业经营的推动力,参照国外模式,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政策建议,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的经营战略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金融业即将对外全面开放的前夕,我们迎来了一个“穷人的银行家”获奖的喜讯:2006年10月13日,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立的格莱明乡村银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实践解决了两大困扰金融深化和经济平衡增长的理论问题:一是信贷规模及其绩效是可以与抵押品相脱离的;二是金融资源的投入可以与收入水平相脱离,并成为推动低收入群体脱贫的“原始”推动力。尤努斯推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不需要贷款人抵押,二是银行盈利。正因为不需要抵押,孟加拉的贫穷妇女才能到农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使58%的人现已脱离贫困线;也正因为9年盈利,孟加拉乡村银行的1227个分行才能正常运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只有公益与效率的完美结合才能使穷人的脱贫成为可能。尤努斯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模式获得了诺奖的认可,这给我们的有益启迪是多重的:它不仅发现了穷人信用的经济意义,而且给予了诺贝尔和平奖更深刻的社会内涵———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时才会成为可能。这个奖项近期之所以在中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其原因之一恰恰是中国广大农村贫困地区正面临严重的金融抑制而导致的贷款难题已经成为政府一个头疼的难题,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病。这也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社会底层贫困群体的脱贫问题已受到更加强烈的关注,而银行业已在这方面展现了一个成功的范例。面对当前中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现实,要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破解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金融抑制,平衡中国金融资源配置,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加快贫困群体走向富裕之路的步伐,尤努斯的成功实践极具示范效应。本文刊发谌争勇同志的论文,对“三农问题”及其金融支持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从金融抑制理论角度提供一点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功效系数法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也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实用性出发,采取功效系数法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结合L大学2002年-2006年财务数据给与实例分析示范,希望结合其他方法使它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实现监测预警功能,从而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时间为脉络,对中国金融会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会计的发展历经了雏形建立、起步探索、初步并轨、全面并轨以及国际趋同五个主要的阶段。东北地区金融会计的发展路径与整个中国大体一致,但是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随着东北振兴的进一步推进,金融会计在支持和解决产业发展和融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等新兴的金融业态将成为东北地区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金融会计也应对自身准则进行不断调整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进而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质量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伍艳 《海南金融》2009,(6):7-9,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资产的总量迅速膨胀,金融资产分布的差异也在扩大。本文分别从不同区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质量的情况。得出不同区域间的金融资产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证明了经济发展水平对于金融资产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是决定金融资产质量的唯一因素,决定金融资产质量的因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企业财务柔性的本原属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行过程和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柔性理论、系统论和整合理论与方法,探究了企业财务柔性的本质。论文章界定了企业财务柔性的内涵;演绎了企业财务柔性的特征;揭示了企业财务柔性功能;分析了企业财务柔性的经济后果——企业财务柔性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财务柔性是企业系统的一种适应财务环境的动态变化和系统的不确定性、有效管理财务风险的财务综合调控能力;它不仅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有利于财务资源优化配置及有效管理财务风险的一种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一直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难点,本文从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活动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分析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最终任务,提出将社会贡献最大化作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并给出年社会贡献的计算公式及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金融市场泡沫与金融制度的适应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泡沫。严重的泡沫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政府对金融市场泡沫的不同干预方式又会将金融市场锁定在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政府的角色十分关键,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良好执法来建立竞争性市场秩序,并降低既得利益集团对金融市场创新的阻挠;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所导致的对投资者权力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泡沫效应转化为推动金融市场创新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金融消费者,乃金融产业发展的根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金融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对于金融消费者利益的漠视将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灾难。我国金融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更需要打造一个"消费者自我保护、金融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部崛起的金融瓶颈与金融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方面因素导致中国经济金融运行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金融组织体系结构失衡,金融运行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低,金融市场不发达等,使得中部地区金融对经济的贡献率非常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次序安排,以及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劣化,致使中部地区资本形成机制效率低下,远不能满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因此,要推行"中部崛起"战略,一方面要把中央政府的决策落实到实施层面上来,另一方面要针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抑制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建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中金融监管法律的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金融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对中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挑战,作为金融监管的制度基础,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同样面临如何适应中国金融业全球化与区域化的问题。本文认为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中中国金融监管法律的制度建设,应以法律协调的方式进行。本文从分析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的特征入手,明确了全球化区域化对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协调的需求,然后在具体分析国际社会金融监管法律协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中金融监管法律协调的目标、原则及其协调方式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文化趋同在我国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融文化的内涵、区域金融文化趋同的标准及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提出加快区域金融文化趋同,将对区域金融合作发展、提升多元金融文化质量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论点。本文对创新区域金融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We measure the commonality in hedge fund returns, identify its main driving factor and analyze its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We find that hedge funds’ commonal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003 until 2006. We attribute this rise mainly to the increase in hedge funds’ exposure to emerging market equities, which we identify as a common factor in hedge fund returns over this period. Our results show that funds with a high commonality were affected disproportionately by illiquidity and exhibited negative returns during the subsequent financial crisis, thereby providing little diversification benefits to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o investors.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较高,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亦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不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以技术创新作为门限变量可以发现,金融集...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三农"质量的关键。如何开发、改进金融产品使其既符合"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要求,又符合地区金融市场的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创新的根本。本文以吉林省蛟河市农村信用社开发的新型信贷产品——"保石捷"为例,分析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效果,并在所得出的农村金融创新的启示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We estimate firms’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 to empirically test how the financial system’s structure and level of development influence their financial constraints. For this purpose we merge Almeida et al.’s work, a path-breaking design for evaluating a firm’s financial constraints, with that of Levine, who paved the way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nancial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We conjecture that a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 both in terms of its structure and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should influence the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 of constrained firms but leave unconstrained firms unaffected. We test our hypothesis with a large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30,000 firm-years from 1989 to 2006.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both the structur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matter. Bank-based financial systems provide constrained firms with easier access to external financing.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离岸金融中心对周边国家(地区)的金融效应模型,并经推导发现,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短期内会引发离岸金融中心和周边国家(地区)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长期内则会强化周边国家(地区)的金融深化。本文综合香港和大陆相关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证明,短期内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发展不会促进中国大陆的金融深化,只会推动中国大陆的资本开放;长期内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发展则对中国大陆金融深化却存在正面效应,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发展与中国大陆金融深化之间具有兼容性。本文最后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