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利益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问题,提出参与经济全球化获得的利益是极其不确定的利益,可能是利益的增进,也可能是利益的损失;因此,我国应进行风险利益制度创新,即一方面保证国内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争取获取更大的利益,一方面保证国内利益主体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安全,即避免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它都已经实实在在的来到了我们身边,在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利益.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也同时给各国经济带来了风险,带来了各种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面前,我们只有认识它、掌握它.才能因势引导、趋剐避害。 相似文献
3.
4.
5.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在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下,政府的财政及金融宏观调控、产业宏观调控和外贸政策宏观调控二方面所遇到的风险,并针对全球化的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从根本上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综合国力,要建立危及我国经济安全的危机防范机制,预警机制和化解机制;也要主动出击,以进攻的态势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8.
浅析国家利益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许多学者曾就经济全球化产生 的根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等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国家利益对经济全球化作用的角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江泽民同志所指出:“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趋势,即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为了趋利抑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建立一整套相互配合、连贯一致、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人才立法研究。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人才立法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①现在我国人才流失严重,大多数留学人员不愿意回国工作,这是一种倒置的技术转让,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探究他们不愿回国的原因。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人们一谈到留住人才,往往采取高薪或封官许愿的简单作法。这种作法可以吸引部分人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薪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是以全球的信息网络化为先导,以全球的市场化变革为基础,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将资本、技术和管理合成一体推行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其主要标志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当今世界的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是向全球推行西方发达国家规定的游戏规则的全球化;同时,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效率依然低下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行为变异,其前后则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实现利益相关共同治理,可以校正国有企业各利益相关的行为,因此,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最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过份依赖海外市场,使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加上内部政策的失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现象日… 相似文献
13.
14.
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及其理论根源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极不均衡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指出 ,受益的不均匀分布 ,以及在制订全球规则方面的失衡 ,是当今全球化的特点。本文试图以此入手 ,对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进行理论分析。文章首先通过研究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问题 ,肯定了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事实 ;随后 ,从三个理论角度 (要素禀赋理论、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报酬递增和递减理论 )对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张睿壮教授系南开大学政治系教授、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岳健勇先生系深圳法制报特约撰稿人。近日,两人就中国加入WTO与中国的国家利益问题进行了访谈与对话,对话内容精彩,逻辑严密,对中国融入全球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证充分有力。现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自主创新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产业分工,也改变了企业竞争地位。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在美国、日本之后排名第三,我国已经进入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文章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我国自主创新的背景条件进行了剖析,并对对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4):34-38
20世纪8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个国家及地区不可避免地面临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冲击。其中,全球化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影响尤引人关注。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可以动态、完整地描述城市化的形成、发展及衰败等动态过程,揭示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化动力新机制。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呈现出主体的多元化、动力机制的不均衡性及不稳定性等新特点和新内容。经济全球化通过提高中国城市专业化水平与交易效率,增强了中国城市分工演进水平,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8.
A: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成了人们议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决策和高层人士出于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当然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荟荟众生的老百姓则出于自己切身利益的考虑,对这个问题同样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尤其是我国十几年“入世”谈判的艰难历程,几经波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真是“路漫漫兮其修远”。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和各行各业,也大张旗鼓地开展对策研究,以此内容为题的书刊连篇累牌如汗牛充栋,再加上各种媒体对“入世”之后让人幢景的描述和那些类似于“狼来了”之类的炒作,可以说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机遇与挑战、期待与忧虑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自不必说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连老百姓的油盐柴米似乎也与这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我曾经在汽车市场上碰到一位多次去看车的先生,面对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国产汽车,虽然爱不释手,但他仍然捂着钱包不出手。问其原因,他说我国马上就要“入世”了。还是等“入世”了关税降低之后买辆进口车划算。无论我怎么劝他“该出手时就出手”,怎奈他对进口车情有钟钟,仍然是“该出手时不出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资源观只重视自然资源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逐渐成了重要的经济战略资源。发展中国家只有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信息产业才能追赶发达国家,变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当今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资本可以从国际市场上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各种物质资源的缺乏,可以通过新材料、新科学的发明创造而找到替代品。相比较,“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专业技术人才流向发达国家,实际上一种稀缺资源的流失,所以,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既能有组织地进行人才开发,把对人的投资看作是使经济真正现代化的投资;又能积极地保护人才,把对人才的保护,看作是对国民经济的保护,只有把人才的开发与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