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引力模型的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家具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木质家具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我国木质家具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从长远看,优化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结构是促进我国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本文试图以2009年我国对各贸易伙伴的木质家具出口份额为被解释变量,将进口国家和地区2009年GDP总量、人口总量、人均GDP、人均森林面积、港口距离、是否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是否是APEC成员、是否设置了严重的贸易壁垒作为解释变量,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我国木质家具出口的动因和影响因素,并测定了我国木质家具对各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结果表明中国的木质家具出口市场结构具有集中性,存在进一步优化空间,为我国木质家具的出口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家具生产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出口家具产品产量和质量迅速提高,使家具业成为出口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全国家具出口超过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成多,其中木质家具增长最多.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市场的放开、关税的降低,国外家具品牌企业纷至沓来,抢滩中国市场.另有消息表明,美国有可能于近期对中国输美木制家具进行反倾销调查,木质家具出口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木质家具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木质林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推进实施的背景下,以中国对沿线国家木质家具出口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我国在木质家具出口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与资源丰富国家的合作、开拓潜力市场、完善中国森林认证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政策推动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对'一带'沿线国家木质家具出口贸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世界木质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并日益成为世界家具的制造中心。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家具企业共计4125家,出口总额达388.82亿美元,家具出口至全球220个国家(地区),美国和欧盟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1.06%和22.07%;2012年我国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金额488.24亿美元,出口规模不断壮大,占据了世界家具出口额第一的位置。顾家家居成立于1996年,是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20年间,中国家具产值增长了130倍,全年生产总值7000多亿元人民币;家具出口额增长了294倍,达到329.9亿美元,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具大国,“中国制造”的家具遍布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是我国家具最大的出口市场。近年来,自2009年1月1日加利福尼亚州空气管理署要求降低复合木制品甲醛释放量起,硝烟不断,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我国家具出口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0年至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出现持续逆差,与美国的持续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两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竞争力和结构变动指数的比较,找出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了调整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十年可谓是中国家具行业的"黄金十年",连续5年,平均每年20%以上的生产增速,30%以上的出口增幅,使中国家具产值实现了从2000年1200亿元到2007年超过5000亿元的飞跃,并稳步超过意大利成为家居出口第一大国,占据了世界家具总量五分之一的份额.与蓬勃的出口相比,国内家具商贸流通基地也不断壮大,同时,伴随着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宜家、百安居、家得宝等外资家具、家居零售巨头纷至沓来。2008年,奥运的到来同样使中国的家具行业迎来了新的元年……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具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具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全球家具的出口大国。本文先从出口总量、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家具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选取贸易竞争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家具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最后分析制约我国家具出口的因素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利用2000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从出口总量、出口市场以及出口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扩展引力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措施,在保留传统水产品出口市场的同时,抓住时机开发新兴的水产品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0.
促进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 ,目前有各类制鞋企业 2万多家 ,出口企业超过 5, 000家, 2004年中国出口鞋类产品 152亿美元 ,比 2003年增长 17%左右 ,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市场 ,鞋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60%以上 ,并处于主导地位 ,在资源、劳动力、价格等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总量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合运用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出口平均价格和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等总量分析指标及出口商品结构、地理流向和出口来源等结构分析指标分剐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进行了总量和结构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环球资讯     
《国际市场》2006,(2):54-57
中式家具在美国有流行趋势;中国变频空调首次进入韩国市场;国际翡翠市场大幅升温;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有望达到7800亿美元;中国对日家具出口前景可观;干食品国内外市场需求日增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家具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家具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拥有家具企业约8000家,从业人数130余万人,广东家具产业值占据全国三分之一强,家具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出口额接近全国总出口额的50%,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家具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亚太地区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出口有所下降,但自2009年六月份家具  相似文献   

14.
家具行业作为广东省的主要行业之一,对广东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广东作为中国的家具大省,其家具销售总额超过中国家具出口总量的30%,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0%,整个行业拥有80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规模也超过130万。在广东省家具出口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因此,研究广东省家具出口,并对广东省家具出口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军 《致富天地》2010,(4):45-45
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达30.3万吨,首次突破30万吨大关,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实现了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出口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仍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实木家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有噪音、粉尘、漆雾和有害气体等污染,所以,近年来,该行业在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美国、法国等传统生产和出口大国逐步衰退。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的家具生产逐步转移,转移大体分两条路径进行。一为向靠近消费地、劳动力相对比较便宜的地区转移,例如波兰和墨西哥。波兰家具依靠靠近西欧的地理优势,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比例接近90%,且家具出口中的78%输入到欧盟国家。墨西哥依靠临近美国的地理优势,家具及配件出口量中的90%是销售给美国。二为向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向中国转移。2001-2005年中国家具出口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为30.16%,家具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由2003年的14.6%增加到2005年的17.21%。2005年,中国家具出口137.67亿美元,已成为全球家具出口最多的国家,高于第二大家具出口国意大利的108.97亿美元和第三大家具出口国德国的61.9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14年第二个月,我国家具出口数据就现下滑,这在当时让家具行业为之一震。由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家具出口额同比下降7.92%,第二季度同比下降5.91%。前10个月,我国家具出口421.36亿美元,同比微增0.09%。除了人工成本上升、海外需求疲软等因素外,欧美市场越来越严格的安全和环保检测认证要求,也是其中的一大障碍。作为全球领先的检验、检测及认证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8.
黄酒是绍兴地区重要的出口商品,在我国入世之后,黄酒的出口明显上升.但通过对绍兴黄酒出口现状(包括出口总量、出口产品结构、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等)的调查,发现黄酒出口存在着很多不足,面临着很多困难.本文基于文化角度试图探究影响绍兴黄酒出口的因素,以期对黄酒出口现象有所解释,并对促进绍兴黄酒出口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出口金额、出口增长率等总量指标及出口产品结构、地理流向和出口来源等结构指标对我国软件出口贸易进行总量和结构分析,认为我国软件出口还需要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出口软件的结构仍需优化,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状 我国钨业是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产业,国家对钨制品的出口按一类商品出口管理,实行配额许可证制度,出口总量严格控制.然而,目前的出口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