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动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乔国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只有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才能把企业的巨大潜力进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但这是否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活力呢?企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企业仅有领导层的“活力”,只是解决了企业活力的一个方面,而根本的活力存在于企业广大职工之中.因此,科学地认识职工心理与行为,并相应地采取科学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既是当前经济  相似文献   

3.
翁军 《广西电业》2003,(11):22-25
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外部条件满足个体要求而使人的心理处于高度激发的状态和过程。《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艰巨,求生存,谋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企业的必然抉择和主题。企业要发展,关键就是要搞活。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的实质是“管人”。是通过对人控制、协调,来达到发展生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传统管理是把人看成“经济人”,对人的管理是消极控制,重物而不重人。现代管理则日益重视人的作用,把人看成“社会人”。通过对人的心理状态,情绪等方面的激励,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现在,发达国家出色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入的因素。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增强企业的活力。而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每个行政领导干部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通过做人的工作,有效地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为实现我国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一个企业只有它的职工愿意多做工作并且愿意把工作做好,才有可能言及效率、效益及其它。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那样,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性和创造性。 目前一些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除了企业经营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外,对支配职工工作行为的职工心理活动研究不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是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承担者,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的骨干力量。”所以,把大中型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搞活,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是值得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诚然,大中型企业要搞活,从国家来说需要从宏  相似文献   

7.
煤炭企业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已经两年多了。两年中,我们在总承包精神的指导下,从根本上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冲破旧的习惯势力,彻底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把对企业的全面整顿和经济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改革促整顿大胆地进行了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以搞好企业内部工资、奖金分配制度为突破口的配套改革,与实行总承包前的八四年相比,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分配对生产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现行的分配制度存在一些弊端,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首先抓住搞活分配这个链条,带动企业管理各项制度的改革。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以“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促进生产”这一辩证关系的原理,采取“责、权、利”相结合的方针,利用多种分配形式来全面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科学管理,它是企业整体高效运转的基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人的管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企业  相似文献   

10.
增强企业活力,尤其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而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尽管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影响和制约企业活力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二是企业自身的素质。企业活力增强与否,关键不在于外部条件。而在于企业自身的素质,即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认真搞好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杜大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国营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从根本上说,国家每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都有利于增强我们企业活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对改革原油、成品油...  相似文献   

12.
要开创煤炭工业的新局面,实现煤炭产量翻一番保全国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必须立足于改革,在改革中开拓新的发展路子。煤炭工业的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机构、班子,队伍要改革,工艺、技术、装备也要改革。而极其重要的一方个方面是,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自主权要扩大,政策要放宽。一、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有经营的活力和动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从上到下,要扩大自主权,调动积极性。主要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明确责任制,充分调动煤矿多出煤的积极性。目前,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是企业“婆婆”多。如,大  相似文献   

13.
搞好大中型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经营机制的转换,其核心就是利益机制的转换。而利益机制转换的关键是分配机制的改革,亦即包括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在内的“三项制度”的改革。企业的活力在于挖掘人的活力,而利益分配则是它的驱动源。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就是因为真正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搬掉了“铁交椅”。三项制度改革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一、改革以来对“利益机制”冲击的回顾1.机制转换,步履维艰改革初始,经济责任制和联产计酬的分配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我们公乌素多种经营公司认真贯彻煤炭部“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进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体制改革,我们的出发点是克服过去那种统的过死,权力过分集中的局面,打破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全体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实践证明,实行两权分离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使企业生气蓬勃地发展,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它们的骨干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进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营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成效。”因此,搞活大中型国营企业是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6.
全面完成经济总承包任务,其关键在于发挥矿务局和矿厂这两级在生产管理上的积极性。缺少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是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如果没有矿务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正确决策与指挥,各矿厂就不能达到相互协调、均衡发展、共同提高的效果;仅有矿务局即使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而没有矿厂紧密配合,也是空中楼阁。而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正确合理地解决局、矿之间“责权利”的关系问题,并搞好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理顺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现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对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钢铁联合企业的工资总额已逐步与上缴利税增长额挂勾,企业不能再吃国家的大锅饭.但是,要真正搞活企业(本文中“企业”指公司或总厂,“厂矿”则指公司下属的二级厂矿),还必须打破内部分配的大锅饭,使二级厂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一、改革钢铁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城市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八千多万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就是说城市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活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全局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对于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关键问题。”①怎样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动力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焕发人的活力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和根本。围绕调动企业全员积极性这一重大课题,我们在劳动人事、用工、分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以“服务、高效、精干”为原则的机关改革。长期以来,企业非生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成为改革的难点和焦点。今年把建设公司机关改革作为企业劳动人事改革的突破口,打破“三铁”、“一大”。首先精简机构,合并了业务相近或相关的几个处室,还有几个独立处  相似文献   

20.
<正> 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人的管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根本观点在现代企业科学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这个管理原则作丁最好的论证: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企业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人的灵魂的管理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