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就业是民生之首、民心之安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新增就业人口的主体,2022年预计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076万,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重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就业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高素质人才资源,是就业市场的重要生力军。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及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高校毕业生是重点就业群体,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部署,各省、市纷纷出台就业新政。但从就业工作实际来看,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仍然存在,“慢就业”现象也随之出现,且在近年就业情况中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3.
苏震 《人力资源》2024,(5):138-139
<正>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辅导员作为连接学生与就业市场的重要桥梁,其就业指导工作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进而影响到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效果。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对于优化就业市场结构、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季来临,面对699万新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考察,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指示。5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大力促进就业公平等。5月17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29):191-194
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受制于多重因素影响,地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有待提高,而土木类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毕业生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文章通过对某地方高校土木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作者多年就业工作实践,提出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已形成共识——节约更多的成本.招聘合适的毕业生。毕业生想要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就要认清就业市场的走向,充分利用就业技能,实现成功就业。本文对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技能进行分析总结,并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主要技能。  相似文献   

7.
正"三支一扶"工作从2006年开展,至今已近八年,取得了显著成就,对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使毕业生踏实就业提高技能,真正融入社会,提供了平台。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据预测,2014年将达727万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以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学校和毕业生未来发展和规划。文章从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就业市场建设、校园招聘会开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等角度对如何提高高校就业工作质量进行探讨研究,最终制定出合理、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化、有效的市场开拓方案,推进就业工作网络化建设,寻找到新的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质量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学生生存和发展及其家庭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关乎学校声誉、形象和长远发展的关键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许多方面,而有效、有力的就业市场建设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要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不断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递增,就业压力使得他们毕业后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或者直接参加工作、或者考研、或者出国、或者从零起步开始创业。从市场调查的数据来看,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的压力更多是结构性的。麦可思研究院长期跟踪高校毕业生就业,依据翔实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流向。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看他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正>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本地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大举措之一。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是践行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浙江省东阳市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切实发挥好就业创业政策的“磁吸力”。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今年将有699万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比去年增加19万,再创历史新高。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央高度重视,地方积极行动,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效果不可谓不著,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稳定在了90%左右这样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大,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传统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基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需从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出发,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思路,更新就业观念,并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开拓新思路,开辟新市场,就业路径日趋多样化,保证就业工作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愈发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其个人、家庭、社会息息相关,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想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培养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正>疫情防控不松懈,就业招聘不打烊。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克服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重庆市人社局与市教委共同开展的高校毕业生“码上求职云端就业”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王利娥 《价值工程》2011,30(11):292-293
当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而大学生就业更是关系到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事。党员大学生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就业工作对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发挥毕业生党员优势的意义;高校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如何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推动高校整体就业等几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3):202-203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发展,家庭的幸福指数,而且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6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为例,探索研究学院领导重视,健全体制,建立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建立细致周到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日常管理与服务体系;放射思维,精心策划,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借鉴和引入市场营销理念,积极调研,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市场体系等一系列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2014,(10):14-15
近年来,句容市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健全政策、完善服务、搭建平台,全方位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政策引领,开扁就业之旅 句容市打出政策扶持组合拳,出台小微企业及高新企!啦吸纳高校毕韭生奖励办法,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落实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大学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5号)精神,做好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就业整体规划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多的情况,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了解本地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就业工作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失业情况纳入就业  相似文献   

20.
何剑飞 《中国就业》2022,(10):44-45
<正>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党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而高校如何宣传和落实好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困难生群体更快、更好、更高质量就业,对于提升困难生群体就业帮扶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